[实用新型]一种温拌再生剂的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17273.1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21/00;C08L101/00;C08L91/00;C08K3/04;B65D25/0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壳帽 壳体 插入槽 胶囊壳 再生剂 本实用新型 温拌再生剂 灌注口 引流槽 流道 封装 连通 壳体连接处 沥青再生剂 过盈配合 内部连通 脱硫橡胶 废机油 密封壳 轻质油 上开口 石墨烯 盛装 运输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再生剂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剂的结构,包括胶囊壳和由废机油、石墨烯、轻质油分和脱硫橡胶粉组成的再生剂,所述再生剂呈液态且盛装在胶囊壳内,所述胶囊壳包括壳帽、与壳帽相配合的壳体以及用于密封壳帽与壳体连接处的封装圈;所述壳帽上开口的端部设有供壳体插入的插入槽,插入槽与壳体过盈配合,插入槽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流道,所述流道与壳帽的内部连通,所述壳帽上还设有灌注口,灌注口与插入槽连通;所述壳体上靠近壳帽的一端设有引流槽,引流槽与插入槽连通;所述封装圈的材质与壳帽和壳体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再生剂不易运输、使用时不易控制用量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沥青再生剂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温拌再生剂的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多以沥青路面为主,按照15年或20年的设计使用年限,国内大部分沥青路面已经进入维修养护高峰期,中修和大修养护频繁。目前常用的维修方法是铣刨旧沥青面层后重新加铺新拌沥青混合料,或采用再生技术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重复利用,将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沥青路面的中下面层。废旧沥青路面再生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技术,虽然废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达不到规范要求,但经过特殊处理,可将废旧沥青混合料重新利用,一是能降低新沥青和新集料的用量,减小沥青路面的维修养护费用和废旧RAP料处置费用;二是能有效避免因开采石料和处理废旧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目前,我国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厂拌热再生技术。厂拌热再生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后运回拌和厂,再集中破碎成废旧沥青,然后将再生剂和废旧沥青投入到拌合炉中加热拌合,使废旧沥青改性,再将新沥青、新集料等投入到拌合炉中加热拌合最后生成再生沥青。该过程需要先后投入再生剂、新沥青和新集料等,操作步骤多,较为麻烦,且现有的再生剂都是液态,多用桶装,且大多是人工将再生剂倾倒在拌合炉中,不易控制其用量,使用塑料桶盛装再生剂还需考虑到防泄漏、防碰撞等问题,不便于运输,所以现有的再生剂的结构有待改进。同时国内研究者基于组分调节理论、相容性理论和橡胶理论研发出多种厂拌热再生用再生剂,但大多实体工程使用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国内再生剂缺乏稳定性和高效性,耐久性能不足,且废旧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低于35%,不仅会导致废旧沥青混合料综合利用率不高,还会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差,相比国外尚有很大的差距。综上所述,现有的再生剂在结构和配方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急需对其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拌再生剂的结构,以解决再生剂不便于运输、使用时不易控制用量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温拌再生剂的结构,呈胶囊结构,包括胶囊壳和再生剂,所述再生剂主要包括废机油、石墨烯、轻质油分和脱硫橡胶粉,所述胶囊壳包括壳帽、与壳帽相配合的壳体以及用于密封壳帽与壳体连接处的封装圈;所述壳帽上开口的端部设有供壳体插入的插入槽,插入槽与壳体过盈配合,插入槽内设有流道,流道靠近插入槽上远离壳体的一端且与插入槽远离壳体的一端之间留有距离,所述流道与壳帽的内部连通,所述壳帽上还设有灌注口,灌注口与插入槽连通;所述壳体上靠近壳帽的一端设有引流槽,引流槽与插入槽连通且位于灌注口的下方;所述封装圈的材质与壳帽和壳体相同。
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72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