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沉井倾斜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11942.4 | 申请日: | 201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1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龚建伍;楚翕藓;汪扬;陈思燃;张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3/08 | 分类号: | E02D23/08;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焦烨鋆 |
地址: | 43008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井 触针 指示灯 倾斜测量装置 框体盖 框体 导电液 电线 本实用新型 插接连接 容纳腔 穿设 偏斜 等间距分布 并联连接 长度增加 电源负极 电源正极 方形框体 电连接 纠偏 底端 减小 井壁 体内 监测 发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沉井倾斜测量装置,包括方形框体和指示灯,所述框体包括框体座和框体盖,框体座和框体盖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导电液,框体盖每边上均穿设且插接连接有等间距分布的至少两根触针,框体盖每边上的触针长度和相邻触针长度等长度增加或减小,最长触针底端与导电液表面接触,触针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线,指示灯通过电线与对应的触针串联连接,各指示灯之间并联连接,电源正极均与指示灯电连接,电源负极通过电线穿设于框体内与导电液接触,框体可插接连接于井壁中。本实用新型的沉井倾斜测量装置在沉井过程中,沉井倾斜测量装置能随时监测沉井偏斜情况以及偏斜大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沉井倾斜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沉井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偏斜情况,特别是在承载能力、摩擦力小的流塑状淤泥土层中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倾斜、突沉、下沉方向难控制等情况。因此,对沉井倾斜测量显得尤其重要。
现有的大多沉井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水准仪测量各标记点的高程来判断沉井的井体是否偏斜。实际过程中,水准仪测量沉井小幅度的倾斜不准确,从而导致沉井小幅度的倾斜不易被发现;随着沉井倾斜幅度逐步加大,再对沉井进行纠偏将加大施工难度、增加成本以及对工期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沉井倾斜测量装置,其优点是在沉井过程中,沉井倾斜测量装置能随时监测沉井偏斜情况以及偏斜大小,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本实用新型的沉井倾斜测量装置,包括方形框体和指示灯,所述框体包括框体座和框体盖,所述框体盖位于所述框体座上部且与所述框体座可拆卸式密封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座和所述框体盖之间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中设置有导电液,所述框体盖每边上均穿设且插接连接有等间距分布的至少两根触针,所述框体盖每边上的所述触针长度和相邻所述触针长度等长度增加或减小,最长所述触针底端与所述导电液表面接触,所述触针数量和所述指示灯数量相同,所述触针顶部固定连接有电线,所述指示灯通过所述电线与对应的所述触针串联连接,各所述指示灯之间并联连接,所述电源正极均与所述指示灯电连接,所述电源负极通过所述电线穿设于所述框体内与所述导电液接触,所述框体可插接连接于井壁中。
本实用新型的沉井倾斜测量装置还可以是:
所述框体由槽钢制成。
所述框体涂设有绝缘层。
所述框体座和所述框体盖通过螺栓固定连连接。
所述螺栓连接处涂设有密封层,所述框体座和所述框体盖之间的所述螺栓连接处通过所述密封层密封连接。
所述触针与所述框体盖的所述插接连接处涂设有所述密封层。
所述框体盖每边上均穿设且插接连接有等间距分布的至少四根触针,四根所述触针为第一触针、第二触针、第三触针和第四触针,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所述第三触针和所述第四触针长度依次呈等差数列分布,所述第一触针位于所述框体盖后边左侧部,所述第四触针位于所述框体盖后边右侧部,所述第一触针底部与所述导电液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所述第三触针和所述第四触针顶部均与所述电线固定连接,四根所述触针与所述指示灯的数量相同,所述指示灯为第一指示灯、第二指示灯、第三指示灯和第四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三指示灯和所述第四指示灯通过所述电线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一触针、所述第二触针、所述第三触针和所述第四触针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三指示灯和所述第四指示灯之间均并联连接,所述电源正极均与所述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二指示灯、所述第三指示灯和所述第四指示灯连接。
所述第一触针长度为15cm,所述第二触针长度为12cm,所述第三触针长度为9cm和所述第四触针长度为6cm。
所述触针顶部与所述电线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1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弧形模板及其构筑物
- 下一篇:杯形基础内模支模及杯型基础筑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