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特频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11438.4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黄义超;艾浩;林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微网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G01S19/14;G08C1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翁惠瑜 |
| 地址: |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网 频源 便携式检测装置 故障检测 判断装置 接地故障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 发生装置 配电变压器 故障发生 通讯装置 传统的 故障点 检测 断开 主站 分段 监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特频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系统,包括特频源发生装置、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通讯装置、GPS定位装置、便携式检测装置和监测主站,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安装于配电网中,特频源发生装置和便携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配电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检测时,先通过设置于配电网中的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确定故障的线路,再通过便携式检测装置确定故障路线的故障发生点,与传统的摇表法和试送法相比较,检测故障时无需将线路分段,也无需断开配电变压器,同时对于故障点的定位更加精准明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网故障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特频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配电网将大量通过输电网络传输过来的电能经逐级降压后通过配电网络分配给各个用户,是电力系统中与用户联系最为直接的环节。有统计数据表明,电力系统中有70%以上的故障发生在配网侧,由此可见,配电网的可靠、安全运行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一旦配电网发生故障,随着停电范围的扩大和停电时间的延长,严重影响着当地工业发展和居民生活用电质量,同时国民经济损失也会随之增长。因此,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准确定位故障点并进行抢修就显得非常关键。
我国配电网多以架空线路为主,主要特点是分支多、覆盖广、接地电阻大,当配电线路发生故障时,由于配电线路结构繁杂,树形分支密集,且故障信号不明显,导致故障检测定位十分困难。传统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一般采用试送法,但是多次推送会对电网产生较大的冲击,同时会对用户产生较大影响,并且试送法只能确定故障区段,对实际的配电网线路故障点定位不准。还有的是采用摇表法,虽然在使用上简单易操作,且检测装置便携易实施,但是与试送法一样耗时耗力定位不准。与此同时,配电线路中较多为接地故障,呈现高阻性,使得故障特征电流不明显,从而影响故障定位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目前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存在以下问题:采用传统的试送法及摇表法所需人力物力较多、工作量较大、耗时耗力,并且对配电线路故障点定位不准确;现场设备由于故障特征微弱等因素对故障的检测准确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特频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特频源的配电网接地故障检测系统,包括特频源发生装置、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通讯装置、GPS定位装置、便携式检测装置和监测主站,所述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安装于配电网中,所述特频源发生装置和便携式检测装置分别连接配电网,所述GPS定位装置连接便携式检测装置和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所述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和便携式检测装置分别通过通讯装置连接监测主站。
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检测装置包括电源、钳表、处理器和辅助显示器,所述电源连接处理器,辅助显示器连接处理器,所述钳表一端连接配电网,另一端连接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有线或无线GPS定位装置和连接通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包括信号探测器、比较器和控制器,所述信号探测器通过比较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GPS定位装置和通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故障检测与判断装置设置数量至少为3个,分布于配电网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特频源发生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单元、单片机和半桥逆变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装置为GSM/GPRS无线通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主站设有主显示器。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主站设有声光报警器和/或语音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微网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微网通电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114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