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07178.3 | 申请日: | 201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15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阿兰士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1/06 | 分类号: | B29C31/06;B29C31/02;B29B13/10;B29B1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京万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0 | 代理人: | 万学堂 |
| 地址: | 3660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生器 储液箱 计量泵 料斗 添加剂 本实用新型 管道连接 金属杂质 内部固定 上料装置 树脂加工 抽料机 搅拌器 溶剂箱 磁条 滤网 装置内部结构 卡扣连接 树脂原料 反应器 传热 树脂 溶剂 和料 料箱 过滤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包括发生器和储液箱,所述发生器固定连接于储液箱一侧上方,所述储液箱一侧设有溶剂箱和料箱,所述发生器上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内部固定连接抽料机和二号计量泵,所述抽料机管道连接于料箱内部,所述二号计量泵管道连接于溶剂箱内部,所述发生器上方卡扣连接滤网,所述滤网内部固定连接磁条,所述发生器一侧固定连接搅拌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二号计量泵自动将溶剂箱内的添加剂按特定比例抽至料斗内,避免添加剂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磁条将树脂原料内金属杂质进行过滤,避免金属杂质对装置内部结构产生影响,搅拌器能将树脂与添加剂充分结合,加强反应器内部的混合和传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工上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树脂通常是指受热后有软化或熔融范围,软化时在外力作用下有流动倾向,常温下是固态、半固态,有时也可以是液态的有机聚合物,广义地讲,可以作为塑料制品加工原料的任何高分子化合物都称为树脂,按其加工行为不同的特点又有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之分,制备方法包括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本体聚合是单体在引发剂或热、光、辐射的作用下,不加其他介质进行的聚合过程。
为了改进产品性能或成型加工的需要而加入有特定功能的添加剂,现有的人工进行添加添加剂,不但难以控制比例,而且添加剂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人工投料不及时,会损坏装置内部结构,原料内存在金属杂质,会影响产品质量和装置的使用寿命,树脂熔融过程中粘性过大,正常情况下难与添加剂混合均匀,为了调节反应速率,应适当降低反映温度,由于体系粘度随聚合不断增加,混合和传热困难。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包括发生器和储液箱,所述发生器固定连接于储液箱一侧上方,所述储液箱一侧设有溶剂箱和料箱,所述发生器上方设有料斗,所述料斗内部固定连接抽料机和二号计量泵,所述抽料机管道连接于料箱内部,所述二号计量泵管道连接于溶剂箱内部,所述发生器上方卡扣连接滤网,所述滤网内部固定连接磁条,所述发生器一侧固定连接搅拌器,所述搅拌器包括电动机,所述电动机一侧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一侧固定连接斜片叶。
进一步地,所述发生器表面设有回形管,所述回形管贯穿于发生器内部,所述回形管一侧管道连接抽水泵且抽水泵位于储液箱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下方设有螺杆且螺杆位于发生器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抽水泵一侧设有一号计量泵,所述一号计量泵与储液箱相互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另一侧上方固定连接控制箱,所述控制箱与一号计量泵、抽水泵、抽料机、二号计量泵和电动机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二号计量泵与溶剂箱的结合,二号计量泵自动将溶剂箱内的添加剂按特定比例抽至料斗内,避免添加剂对人体产生危害,通过抽料机将料箱内树脂原料抽至料斗内,避免人工投料出现进料不及时现象,导致装置损坏。
2.滤网与磁条的结合,通过磁条将树脂原料内金属杂质进行过滤,避免金属杂质对装置内部结构产生影响,使加工后的树脂更纯。
3.通过搅拌器与斜片叶的结合,斜片叶能将树脂与添加剂充分结合,加强发生器内部的混合和传热。
4.通过回形管与发生器的结合,回形管通过抽水泵进行抽水,回形管内循环水可对反应器内部进行降温,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树脂加工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阿兰士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阿兰士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71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胎面料头自动剔除装置
- 下一篇:头戴式耳机的偷胶制作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