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705951.2 | 申请日: | 2018-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5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 发明(设计)人: | 高佳;杨明智;林莘;翟芷萱;周旭东;温苗;李晓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92 | 分类号: | G01N27/92 |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胡晓男 |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微粒 混合气体 金属腔体 无害化 右气室 左气室 压强 本实用新型 捕捉装置 电极模块 回收装置 实验装置 吸附装置 绝缘子 混合气体环境 实验成本 循环利用 金属腔 零排放 资源利用 分隔 配比 气室 同轴 体内 回收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混合气体的配比以及压强,同时又能够进行多种金属微粒实验,实现在不同混合气体环境下的金属微粒实验。该装置,包括:SF6混合气体充放与回收装置、金属腔体、电极模块、吸附装置、金属微粒捕捉装置;金属腔体分隔为左气室和右气室,两个气室都安装绝缘子,右气室安装有金属微粒捕捉装置,左气室安装有吸附装置;SF6混合气体充放与回收装置连接到金属腔体的左气室和右气室,电极模块安装在金属腔体内,与金属腔体同轴。本实用新型能高效完成不同浓度和压强混合气体中的金属微粒无害化实验。可完成混合气体的回收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和节约实验成本,可基本实现SF6向大气中的零排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绝缘封闭输电线路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line,GIL)作为一种新型的输电技术而应用,采用SF6气体或SF6和N2的混合气体绝缘、外壳与导体同轴布置的高电压、大电流电力传输设备,具有输电容量大、损耗低、占地面积小、布置灵活、环境友好性等突出特点。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多个国家都相继将GIL投入实用化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应用,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不断提高,GIL输电方式更加趋于成熟和稳定,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GIL在输送、装配、运行中会产生一些金属碎屑或微粒,另一方面,SF6气体还具有一些缺陷:一是液化温度较高,在高寒地区冬季寒冷季节使用易产生液化现象,对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二是SF6气体是极强的温室效应气体,其GWP值是等量CO2的23900倍,1997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将SF6气体列为需全球管制使用的气体;三是对电力设备中的电场不均匀度比较敏感;四是在高温电弧的持续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当前最有效的方法是寻求SF6混合气体作为绝缘灭弧介质,不仅可以降低绝缘气体的液化温度,而且可以减少SF6气体的使用量。设计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及方法,尽最大可能的降低金属微粒的危害,保证GIL的安全可靠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此装置特别之处是能在混合气体环境下工作,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混合气体的配比以及压强,同时又能够进行多种金属微粒实验,实现在不同混合气体环境下的金属微粒实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金属微粒无害化的实验装置,包括:SF6混合气体充放与回收装置、金属腔体、电极模块、吸附装置、金属微粒捕捉装置;
金属腔体分隔为左气室和右气室,两个气室都安装吸附装置和绝缘子,右气室安装有金属微粒捕捉装置;SF6混合气体充放与回收装置连接到金属腔体的左气室和右气室,电极模块安装在金属腔体内,与金属腔体同轴。
所述SF6混合气体充放与回收装置包括存放SF6气体的第一高压气瓶、存放另一种气体的第二高压气瓶、混合气体储气罐、压缩机、过滤吸收装置和真空泵,第一高压气瓶、第二高压气瓶分别与混合气体储气罐的两个进气口相连,并且连接管路上均设有气体流量计和气阀,实现SF6气体与另一气体以任意比例混合;混合气体储气罐的一个出气口分别连接冷凝器、真空泵、金属腔体的左气室和右气室,冷凝器与压缩机连接,压缩机与过滤器连接,混合气体储气罐的另一个出气口连接到压缩机与过滤器的连接管路中,真空泵连接过滤吸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59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钢管涡流探伤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PLC的超声波自动化检测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