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变扭簧角度的螺旋调节转椅托盘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5831.2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8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倪永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中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3/18 | 分类号: | A47C3/18;A47C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俞润体 |
地址: | 31125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簧 转椅托盘 底板 本实用新型 螺旋调节 中间座 固定块 可调整 锥形管 穿接 焊片 锥管 座椅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变扭簧角度的螺旋调节转椅托盘。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椅托盘无法对扭簧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座椅的调节力度无法进行改变,操作较为不便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所述的底板(1)上通过轴(2)连接有中间座(3),中间座通过锥管焊片(4)固定有锥形管(5),轴(2)上穿接有扭簧(6),扭簧通过扭簧固定块(7)连接有可调整扭簧角度的调节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椅托盘,尤其是涉及一种改变扭簧角度的螺旋调节转椅托盘。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转椅托盘由上托盘、下托粱、支轴及弹簧装置零部件组成,上托盘与转椅座椅背面固定后,转椅即可绕支轴作适当俯仰,可使使用者有舒适感。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托盘(授权公告号:CN 2587252Y),其主要包括底板、活动座、锥形管、和调节装置,活动座固定连接在底板,在活动座的另一侧设有一块锥管固定板,锥管固定板和活动座以及锥形管之间呈固定连接;调节装置包括有调节杆、调节板、扭簧、扭簧固定板,调节杆穿插在活动座内,调节板固定连接在调节杆插入活动座内的一端上,调节板的一面接触气压棒,另一面与扭簧连接;在调节板的另一面上设有调节板止旋片;用铆钉把活动座铆接在底板上,在活动座的中央位置焊接锥形管,扭簧和扭簧固定板都绕置在铆钉上,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扭簧固定板上,在调节板上有一个调节板凸泡;托盘设有一锁紧机构,锁紧机构主要包括固定块、铆钉、调节杆、滚轮座、滚轮、滚轮销、调节套、铆钉、调节螺栓、压簧、固定座、制动片、钢套、锁紧螺母;固定块固定连接在活动座上,其端部活动穿入铆钉,制动片的一端活动固定在铆钉的中央,制动片的另一端设有长腰形孔,在孔内穿入调节螺栓,调节螺栓的一端拧有锁紧螺母,并穿有钢套,钢套外表面与固定座的一侧面活动配合,固定座固定连接在底板上,固定座另一侧面固定连接调节套,在固定座的内侧间隙配合压簧,压簧绕制在调节螺栓上,调节螺栓的端面顶压滚轮,滚轮用滚轮销铆接在滚轮座上,滚轮座的侧面穿入铆钉,与调节套进行活动连接;在滚轮座的另一端内侧焊接调节杆。但是这种转椅托盘无法对扭簧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座椅的调节力度无法进行改变,操作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改变扭簧角度的螺旋调节转椅托盘,其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转椅托盘无法对扭簧的角度进行调节,因此座椅的调节力度无法进行改变,操作较为不便等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变扭簧角度的螺旋调节转椅托盘,包括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板上通过轴连接有中间座,中间座通过锥管焊片固定有锥形管,轴上穿接有扭簧,扭簧通过扭簧固定块连接有可调整扭簧角度的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利用可调整扭簧角度的调节机构可以将扭簧弯曲一定角度,这样扭簧的扭力即可进行改变,从而可以对座椅的调节力度进行调整。
作为优选,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有与扭簧固定块连接的上螺旋调节块,上螺旋调节块下部连接下螺旋调节块,上螺旋调节块与下螺旋调节块之间通过螺旋槽连接,下螺旋调节块连接扭簧力调节把手,中间座顶部开有大孔,扭簧力调节把手穿接在大孔内。上螺旋调节块与下螺旋调节块之间进行相对运动后,利用螺旋槽上螺旋调节块与下螺旋调节块的总长会改变,因此扭簧固定块可以将扭簧扭转一定角度,从而调节扭簧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螺旋调节块与中间座之间设有调节块档位垫。通过调节块档位垫可以调节上螺旋调节块与下螺旋调节块的安装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中间座与底板之间同时连接有限位销和调节杆。限位销的作用是控制中间座的活动范围,调节杆的作用是起锁定和升降作用,抽拉调节杆,完成锁定调节功能,锁定时调节杆上的挡圈插入底板一侧,当旋转调节杆时,完成升降调节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板外侧的调节杆上穿接有挡圈。利用挡圈不仅起到限位的作用,还能防止调节杆产生损伤。
作为优选,所述的扭簧与轴之间穿有消声大衬套。利用消声大衬套可以起到消除噪声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中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中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58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