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乘员腿部抗冲击防护脚垫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4792.4 | 申请日: | 2018-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张进成;林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之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4 | 分类号: | B60N3/04;B60R21/02;F41H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部件 防护脚 平面板 双层管结构 可重复 乘员腿部 抗冲击 冲击过程 防护装置 恢复原状 吸收能量 冲击波 吸能 机动车 损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冲击波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乘员腿部抗冲击防护脚垫。防护脚垫包括上平面板、吸能部件和下平面板,其中所述吸能部件位于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间,所述吸能部件包括双层管结构,所述双层管结构在冲击过程中吸收能量,冲击完成之后,恢复原状,从而可重复使用。通过设置具有双层管结构且可重复使用的吸能部件;有效的提高了防护脚垫的吸能性,大大地降低了乘员的损伤,因可重复使用,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冲击波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乘员腿部抗冲击防护脚垫。
背景技术
装甲车辆设计之初,防地雷能力不是装机机动车辆考虑的重点,而是以防御如炮弹、穿甲弹等为主。但从二战到冷战结束的众多战场数据统计表明,反车辆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IED(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已成为机动车辆的主要威胁。
目前,世界上针对装甲车防护车辆的脚垫设计少之又少,国内人们对于脚垫的研究主要在于普通的防滑,很少有减震的作用,更不要说防爆防冲击的功能。但是在军事作战中,装甲车是武器,人员是操纵武器的开关,所以车辆的完整和人员的安全非常重要。地雷一般是隐藏在地下,所以,若是地雷爆炸,其冲击力主要从车辆底部传来,此时对于人员腿部的伤害极大,如不加以防护,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人开始了对防护脚垫的研究,但是其起到的防护效果并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装甲车脚垫结构防护效果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车辆乘员腿部抗冲击防护脚垫结构,其能够有效抵抗地雷和随机爆炸装置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保护装甲车辆内人员的腿部安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车辆乘员腿部抗冲击防护脚垫,包括上平面板、吸能部件和下平面板,其中所述吸能部件位于上平面板和下平面板之间,所述吸能部件包括双层管结构,所述双层管结构在冲击过程中吸收能量,冲击完成之后,恢复原状,从而可重复使用。
所述双层管结构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翻卷的管壁连接,翻卷的管壁包括上弯曲部、下弯曲部以及连接上弯曲部分和下弯曲部的中间管;在冲击过程中,所述上弯曲部和所述下弯曲部发生弯曲的塑性变形,上弯曲部和下弯曲部之间发生缩口变形,从而吸收能量。
防护脚垫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位于上平面板之上。
所述防滑垫上设置有交错的花纹。
所述防护脚垫之间拼接排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脚垫,通过设置具有双层管结构且可重复使用的吸能部件;有效的提高了防护脚垫的吸能性,大大地降低了乘员的损伤,因可重复使用,也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脚垫,通过将双层管结构设置为包括内管、外管以及连接内管和外管的翻卷的管壁,进一步的提高了防护脚垫吸收能量的能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脚垫,通过在上平面板的上部设置防滑垫,防滑垫上设置交错布置的花纹,达到了防滑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脚垫,所述防护脚垫的结构简单,且相互之间可以拼接排布连接,从而可以在多种军用运输车上使用,不受各种车型和不同底盘外形的限制,提高了适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申请防护脚垫三维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之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之盾防护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47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