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眼科视功能检测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0700677.X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36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茂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檀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A61B5/0496;A61B3/10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吴从吾 |
地址: | 400039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组 后脑 主机 本实用新型 视功能检测 电极固定 读取装置 数据交换 无线传输 弹力带 视功能 眼科 医疗器械技术 放大器 滤波器 蓝牙发射器 蓝牙接收器 电压信号 工作效率 检测结果 人体眼部 数据处理 固定带 电极 检测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科视功能检测设备,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前额电极组、后脑电极组、电极固定带和主机,所述前额电极组和后脑电极组与主机之间采取无线传输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极固定带为弹力带,在前额电极组与后脑电极组之间设置两条,任一条弹力带设置有可实时测出固定带实际长度的长度读取装置,所述后脑电极组设置有可与长度读取装置进行数据交换的长度接收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极、放大器、滤波器、蓝牙发射器及蓝牙接收器可以将检测到的人体眼部的电压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输到主机,主机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处理进而得到视功能的检测结果,完成视功能的检测,相对于现有技术,装置更简洁,工作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眼科视功能检测的电极。
背景技术
进行VEP/ERG等眼部视功能检测时,需要将多个电极固定在头部不同位置以得到电位信息,进而对视网膜功能等进行评估,并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由于人体的电位信息为非常小的电压差信号,为保证信号的稳定性和不衰减,现有技术的信号传输均采用有线传输。但由此带来了问题:在有线传输的限制下,现有技术的电极均采用导线连接,而导线由铜线制成,质地柔软,在视功能测试中,需要多个电极固定在头部,多个柔软的导线在空间上没有规则性,因此,容易相互缠绕,影响使用和操作,增加了医生的操作难度,降低了测试效率。
同时,现有技术还存在如下问题:单通道时,需要在头部前额及后脑中部各放置一个电极,由于是对中的位置,电极的位置比较好确定,但若是多通道时,如三通道,需要在后脑中部的左右两侧各增加一个电极,且需要保证从中部到两侧的距离为头围的10%;而五通道时,则需要在后脑中部的上下两侧各增加一个电极,也需要保证从中部到上下两侧的距离为头围的10%。医生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先通过固定带进行试固定,测出固定带使用的实际长度,以得头围的长度,再将头围的长度除以10,得到电极的偏离值,然后在固定带的上下和/或左右侧作出电极位置标识,最后标识处完成电极放置,整个过程操作繁锁,时间长,影响测试效率,增加医生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眼科视功能检测设备,通过无线传播的方式进行传输,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采用有线传输存在导线缠绕、影响使用的问题,通过自动检测固定带长度,即头围长度,可快速而准确地得到电极固定位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操作繁锁、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眼科视功能检测设备,包括前额电极组、后脑电极组、电极固定带和主机,所述前额电极组和后脑电极组与主机之间采取无线传输进行数据交换,所述电极固定带为弹力带,在前额电极组与后脑电极组之间设置两条,任一条弹力带设置有可实时测出固定带实际长度的长度读取装置,所述后脑电极组设置有可与长度读取装置进行数据交换的长度接收装置。
进一步,所述前额电极组和后脑电极组均包括电极固定座、电极、信号放大器、滤波器和蓝牙发射器,电极与信号放大器电性连通,信号放大器与滤波器电性连通,滤波器与蓝牙发射器电性连通,主机上设置有蓝牙接收器,前额电极组的电极固定座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人体前额相适形的工作面,后脑电极组的电极固定座的外表面上至少设置有一个与人体后脑相适形的工作面,电极设置在各自所在的工作面的区域上。
进一步,还包括驱动电极进行伸出工作面外或退回工作面内操作的轴向推杆,轴向推杆一端与电极固定,一端与电极固定座固定。
进一步,所述电极固定座为一壳体结构,所述轴向推杆、电极、信号放大器、滤波器和蓝牙发射器均固定在壳体内。
进一步,后脑电极组的电极固定座内固定设置有电极固定盘,后脑电极组的电极包括中心电极和外围电极,所述中心电极设置在电极固定盘的中心,所述外围电极设置在电极固定盘中心外围的同一圆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檀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檀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700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次性传感片
- 下一篇:基于多种生理参数的睡眠监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