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放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9213.1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94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强;王国平;樊东冬;陈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盐开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忠辉 |
地址: | 224232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二交流接触器 支路 第一交流接触器 中间继电器 线圈串联 常开点 放电 自动放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 二极管 接触器 电池组 安全事故 程序设置 电阻串联 放电周期 工作效率 交流电源 控制器 常闭点 并联 电阻 安全 维护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自动放电装置,装置包括控制器、交流电源、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JK接触器、电阻和二极管,二极管的两端并联有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形成自保点,所述JK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和电阻串联构成第二支路,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点与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三支路,中间继电器的常开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四支路。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程序设置放电周期、放电时间以及停止放电的电压限值,安全高效地对电池组进行放电工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从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频繁的维护工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放电装置,属于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直流屏就是用于供应直流电源的常用电气设备。直流屏由整流屏和电池屏成,在外电压正常的情况下,直流屏既给二次系统供电又给电池屏浮充充电。在外电故障时,电池屏承担起所有二次系统负荷,这就需要电池屏具有正常的输出容量和电压质量,确保指示和操作正常。在实际应用中,一直在浮充状态下运行电池寿命很短,且更换一次费用很高,蓄电池要定期进行充放电实验,从而延长使用寿命,按照电池维护的放电电流的要求,每季度对电池组进行放电实验,在电池组两端连接符合放电要求的大功率电阻便于完成放电工作。上述方案具有以下缺点:浪费电能;放电时间和电量不容易控制,必须有专人实时对电流进行测量;放电完毕必须立刻充电因此需要专人值守,护工作量大。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研究出一种自动放电装置是很有意义的技术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自动放电装置,旨在人工在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效率和放电效果,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自动放电装置,安装于直流电源与蓄电池组之间,包括控制器、交流电源、第一交流接触器、第二交流接触器、中间继电器、JK接触器、电阻和二极管,所述自动放电装置中包括直流回路和交流回路,所述直流回路中自动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接,二极管的阳极与蓄电池组的正极相连接,蓄电池组负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接构成回路,所述二极管的两端并联有第一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形成自保点,所述JK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一支路,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和电阻串联构成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并联于节点a和节点b,节点a与直流电源正极以及蓄电池组正极相连,节点b与直流电源负极以及蓄电池组负极相连,所述JK接触器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交流回路中,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闭点与第一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三支路,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点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串联构成第四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并联于节点d和节点e,节点d与交流电源的相线连接,节点e与交流电源的零线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放电装置,其中:所述直流回路的第二支路中还包括第三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所述电阻、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以及第三接触器常开点相串联,且所述电阻位于第二交流接触器的常开点和第三接触器常开点之间;所述交流回路的第四支路中还包括第三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所述中间继电器的常开点、第二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以及第三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相串联。
更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放电装置,其中:述第一支路中节点a与JK接触器之间连接有第一熔断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放电装置,其中:所述蓄电池组负极与节点b之间连接有第二熔断器。
更进一步地,上述自动放电装置,其中:所述蓄电池组与直流屏之间连接有互感器,且互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突出的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本实用新型可通过程序设置放电循环周期、放电时间以及停止放电的电压限值,安全高效地对电池组进行放电工作,有效克服了人工在操作时存在的安全问题,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从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进行频繁的维护工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盐开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盐开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92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