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导热导焰结构的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9035.2 | 申请日: | 2018-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89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傅世泽;颜康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天尧 |
地址: | 2155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垫 电池模块 电池壳 抵接部 电池组 弱化结构 导热 割痕 本实用新型 多个电池 侧面 电池芯 电极片 有向 支架 传导 外部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导热导焰结构的电池组,于电池组中,电池壳包含一第一侧面其形成有向内突出的至少一抵接部。电池模块置于电池壳内。电池模块的支架用以固定多个电池芯。散热垫,其一面覆盖电池模块的多个电极片,其另一面接触电池壳的抵接部。电池模块的散热垫与电池壳的第一侧面间形成有一间隙,并且抵接部接触于电池模块的散热垫,以使该些电池芯所产生的热,通过散热垫、抵接部及电池壳传导至外部。至少一散热垫包含多个弱化结构,该些弱化结构的一部分的位置对应该间隙,该些弱化结构为多个割痕,而该些割痕的深度小该至少一散热垫的厚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池组,尤其关于一种能够导热导焰的电池组。
背景技术
电池芯在充放电过程中,因电子在充填材料中运行,而造成电池芯本体温度上升,当温度不断地上升进而超过电池工作区间温度,其对电池芯本体本身供电效率与电池寿命造成重大的影响,所以需将所产生的热能带走,对电池芯进行散热,保持电池芯能在其正常工作区间温度下运行。现有技术的电池导热方式如下,包含空气对流与液体循环,额外的设备不仅结构复杂、成本高、维修不易且无法有效均温控制。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826631A,公开了使用散热块接触传导对电池进行散热,但当电池芯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爆炸火焰喷发时,因散热块的阻隔,使火焰于电池模块内消散不易,进而窜烧到邻近电池芯,而引发邻近电池芯产生二次爆炸。
中国专利公开号CN 105990622 A公开了一种均匀各电池芯的温度的技术。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池组10(battery pack)包含一电池模块(battery module)20、一罩23、一顶盖31及一底盖32。电池模块20被置于罩23且包含多个圆柱形电池芯21、散热板22、支持圆柱形电池芯21的树脂制的支架(holder)23。顶盖31安装在罩23的上侧,底盖32安装在散热板22的下侧。于电池模块20中,圆柱形电池芯21插入于散热板22的多个贯通孔中。通过将圆柱形电池芯21组装在散热板22的贯通孔中,使来自圆柱形电池芯21的外表面的热,通过热传导向散热板22转移以使温度高的圆柱形电池芯21的温度降低,同时通过热传导使散热板22的热向温度低的圆柱形电池芯21转移以使温度低的圆柱形电池芯21的温度上升。如此,散热板22抑制各圆柱形电池芯21的温度的偏差。
在罩23上侧安装有连接圆柱形电池芯21的正电极的多个正极汇流条29,其上安装有树脂制的顶盖31。散热板22的下侧安装有连接圆柱形电池芯21的负侧的电极的负极汇流条组件30。在负极汇流条30的下侧安装有底盖32,该底盖32中央凹陷成盘状。负极汇流条30的开口与散热板22的下表面的开口重合,因此,负极汇流条30、底盖32及散热板22会形成连通室50与散热板22的端面的开口的流路,藉以让圆柱形电池芯21排气。
如上设计,能够对电池组10内的各圆柱形电池芯21均匀加热。然而,虽然前述结构能够使各圆柱形电池芯21的温度均匀,并且使圆柱形电池芯21排气,但是却不能解决使圆柱形电池芯21散热及导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导热导焰的电池组。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其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而且还能够利用导焰通道来提高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未经太普电子(常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9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快速拆装结构的电池组
- 下一篇:用于车辆的电池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