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92233.6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4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昝月稳;李保庆;苏国锋;魏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创益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56 | 代理人: | 付金豹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线隧道 底部固定装置 检测装置 雷达天线 探地雷达 高铁 高度锁定装置 小型液压装置 旋转固定装置 转动轴承装置 本实用新型 侧边支撑架 二级门架 角度调整 空气耦合 灵活调整 上部结构 旋转固定 液压装置 整体转动 传动链 上下行 支撑架 组天线 滑车 运营 门架 伞型 天线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包括车载探地空气耦合雷达天线(1)、旋转固定结构(2)、伞型支撑架(3)、滑车(4)、小型液压装置(5)、传动链(6)、二级门架(7)、一级门架(8)、高度锁定装置(9)、侧边支撑架(10)、第一底部固定装置(11)、第二底部固定装置(12)、底部转动轴承装置(13)。雷达天线可通过液压装置及天线旋转固定装置实现高度和角度调整,包含6组天线的整个上部结构可整体转动,根据双线隧道上下行检测需求灵活调整,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检测与评估领域的车载探地雷达专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铁路行业检测规范,铁路隧道雷达检测应对铁路隧道的拱顶、拱腰、和边墙部位进行检测。现有装置检测效率很低,基于车载探雷达系统,拟创新性、探索性地提出一种双线隧道车载远距离雷达快速检测装置和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包括车载探地空气耦合雷达天线1、旋转固定结构2、伞型支撑架3、滑车4、小型液压装置5、传动链6、二级门架7、一级门架8、高度锁定装置9、侧边支撑架10、第一底部固定装置11、第二底部固定装置12、底部转动轴承装置13;
滑车4前侧安装伞型支撑架3后侧与传动链6相连,滑车4左右两侧通过滚轮嵌套于二级门架7之中,滑车4仅能沿二级门架7方向上下移动,二级门架7通过滚轮嵌套于一级门架8之中,二级门架7仅能沿一级门架8方向上下运动;小型液压装置5的液压缸与一级门架8通过螺栓固定,小型液压装置5的伸缩杆与二级门架7通过螺栓固定,小型液压装置5伸缩杆顶部装有齿轮,齿轮与小型液压装置5伸缩杆焊接固定;传动链6一端固定于一级门架8上,另一端绕过小型液压装置5伸缩杆顶部齿轮后与滑车4相连;通过踩动小型液压装置5脚踏实现液压缸伸缩,进而带动二级门架7与滑车4运动,滑车4与二级门架7的行程比为2:1;
高度锁定装置9包括固定在一级门架7上的第一横杆、固定在二级门架8上的第二横杆、一端固定在第一横杆的两根竖杆,两根竖杆上设置一排一定间隔的螺孔。
所述的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伞型支撑架3上安装五套天线,实现拱顶、拱腰位置检测。
所述的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二级门架底部固定在底部转动轴承装置13上,用于实现二级门架以及与其连接的整个装置180°旋转。
所述的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车载探地空气耦合雷达天线1含六个固定螺栓,与旋转固定结构2上预留的六个螺栓孔互相固定。
所述的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旋转固定结构2与伞型支撑架3或侧边支撑架10通过螺旋连接;伞型支撑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滑车4上,侧边支撑架10通过螺栓安装在一级门架8上。
所述的运营高铁双线隧道车载探地雷达检测装置,通过四个紧绳器装置将一级门架顶端与车体四角连接并紧定。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效果:(1)将一个主体支撑框架固定在隧道检测车上,雷达天线可由伞型支撑架控制在高速铁路机车车辆限界以内,不影响检测车的行驶速度;(2)车载探地雷达系统一次性布置6条测线,全断面12条测线,其中拱顶加密布置(拱顶三个雷达天线);(3)雷达天线可通过液压装置及天线旋转固定装置实现高度和角度调整,包含6组天线的整个上部结构可整体转动,根据双线隧道上下行检测需求灵活调整,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体支撑转动升降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主体支撑转动升降结构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西南交大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922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直接显示隧道围岩收敛的装置
- 下一篇:并联式蒸汽直驱螺杆膨胀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