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带电磁屏蔽的电热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8766.7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8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小丽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H05B3/10;H05B3/02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汉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96 | 代理人: | 邹涛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屏蔽 导电油墨层 保护膜层 基膜层 导电银浆层 导电铜箔 外侧设置 电热膜 面积比 油墨层 导电 自带 发热 电容性泄漏电流 本实用新型 安全性能 覆盖 | ||
一种自带电磁屏蔽的电热膜,包括夹设在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导电发热油墨层,基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保护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所述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还设置有导电银浆层和导电铜箔层,其中,导电银浆层部分覆盖在导电发热油墨层上,导电铜箔层部分覆盖在导电银浆层上。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的面积与基膜层的面积比为:0.7~0.8:1;和/或,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面积为与保护膜层面积比为:0.7~0.8:1。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其电容性泄漏电流几乎为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产品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电磁屏蔽的电热膜。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CN 207022231U于2018年02月16日公开了一种一种石墨烯电热膜座椅加热装置,包括:塑料基膜、封装膜、导电极和石墨烯导电油墨;所述塑料基膜用于承载所述导电极和石墨烯导电油墨,所述封装膜用于所述导电极和石墨烯导电油墨的封装,所述导电极和石墨烯导电油墨丝网印刷于所述塑料基膜上,并连接形成膜加热区域;所述封装膜上胶合有一层织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泄漏电流低的自带电磁屏蔽的电热膜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自带电磁屏蔽的电热膜,包括夹设在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导电发热油墨层,其结构特征是基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保护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
进一步,所述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还设置有导电银浆层和导电铜箔层,其中,导电银浆层部分覆盖在导电发热油墨层上,导电铜箔层部分覆盖在导电银浆层上。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的面积与基膜层的面积比为:0.7~0.8:1;和/或,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面积为与保护膜层面积比为:0.7~0.8:1。
本实用新型中的电热膜包括夹设在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导电发热油墨层,基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保护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基膜层与保护膜层之间的还设置有导电银浆层和导电铜箔层,其中,导电银浆层部分覆盖在导电发热油墨层上,导电铜箔层部分覆盖在导电银浆层上;通过在基膜层的外侧印刷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在保护膜层上印刷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与导电发热油墨层、导电银浆层和导电铜箔层,和/或,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共同形成电流回路,从而构成用电器。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能够起到零线回流的作用,从而可以确保整个产品在使用时不出现跳闸的现象发生,使得本产品可以接漏电保护开关,提高安全性能。
由于任何导电体都有极微量的泄漏电流,正常的泄漏电流对人体及工作环境是没有影响的,泄漏电流的大小通常与导电体的比表面积有关,而本产品的导电发热体的比表面积特别大,所以它的泄漏电流就很有可能超过30mA,而一旦超过30mA,漏电保护开关就会动作,关闭电路,从而影响到导电发热体的正常工作,乃至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如果为了使用普通的电热膜而不采用漏电保护开关,那对于家庭、公司里的其它电器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存在着相当重大的安全隐患;而本产品通过在基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和/或,保护膜层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就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后,在工作时,其电容性泄漏电流几乎为零,从而极大的提高了本产品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泄漏电流低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中:1为基膜层,2为导电发热油墨层,3为导电银浆层,4为导电铜箔层,5为保护膜层,6为第一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7为第二电磁屏蔽导电油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小丽,未经刘小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8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PTC效应的电采暖发热薄膜
- 下一篇:一种石墨烯电热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