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6080.4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820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浩轩 |
主分类号: | B65G23/04 | 分类号: | B65G2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李长春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化传输装置 传输带 主动轴 摆臂 棘轮 棘爪 上仓 本实用新型 中间齿轮 外齿轮 动模 杆体 连臂 隔板 啮合 自动化传输 齿轮啮合 传输机构 杆体下部 棘爪尾部 从动轴 弹簧件 换向柱 加工位 齿轮 铰接 随动 下仓 转销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传输装置,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下部安装有第一棘爪;所述第一棘爪配合有棘轮;所述棘轮固定于主动轴;所述主动轴通过传输带与从动轴安装;所述主动轴于传输带和棘轮之间固定有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啮合有外齿轮;所述外齿轮其靠近传输带一面铰接有连臂;所述连臂另一端铰接到摆臂;所述摆臂上部通过转销安装有粗齿轮;所述摆臂内侧下部通过隔板形成上仓和下仓;所述上仓内侧安装有弹簧件;所述上仓内侧安装有与粗齿轮啮合的第二棘爪;所述第二棘爪尾部固定有换向柱;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传输装置,通过杆体与加工位处的动模安装,动模动作时,传输机构能够进行随动,实现自动化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输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传输装置,属于自动化传输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工件的输送一般采用行车吊运、皮带式输送或者链条式输送,对于重量较大的工件一般采用行车吊运,重量较轻的采用皮带机输送或链条式输送;采用用行车吊运,运输过程费时、工效低,易损坏工件,且安全性差;采用皮带式输送时,工件往往直接承载于皮带式输送带或链条式输送带的传输带夹具(即工件承载装置)上,由于目前的传输带夹大都为呈水平的面板,这样在运输工件的过程中,使得用于承载工件并随传输带一起运动的传输带夹具无法使得工件能够稳定的传输,尤其是输送轴状工件时,工件很容易从传输带夹具上滚下并滚出传送带,因此造成传统的传输带稳定性不高;又由于传统的传输带夹具为平直状,传输的工件在传输过程中直接承载在平直的传输带夹具上,这样使得工件的一侧就会完全与传输带夹具相接触,造成工件在传输中容易损坏其表面,尤其是在喷粉系统中,工件经过喷涂后,喷涂后的工件需承载在传输带上,并通过传输带输送到粉末固化装置中进行烘干、冷却等处理,由于传统的传输带上的传输带夹具为水平的面板,工件在传输时,就会有一面完全与传输带的面板相接触,刚喷涂后的工件上的喷粉在输送时很容易被传输带碰掉,使原本喷涂均匀的工件上的喷涂不均,影响工件的质量,因此,传统的传输带对工件传输的效果不好,运输过程中易损坏工件;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0920058161.0,公开了一种传输带夹具及具有该传输带夹具的步进式传输系统,所述传输带夹具包括工件承载夹及支架,所述工件承载夹包括两个具有凹槽的工件夹,两个所述工件夹呈凹槽相对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两侧并构成一个凹形工件承载区;由于具有两个有凹槽的工件夹,且两个工件夹呈凹槽相对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两侧并构成一个凹形工件承载区,使得工件承载于其上并输送时,可以稳定的承载于凹形的工件承载区内,尤其当工件是轴状工件时,具有凹槽的工件夹使得工件不会在传输带上滚动,凹形的工件承载区使得工件与传输带夹具接触面积减少,使工件在传输过程中工件的表面不会被损坏,达到了稳定承载工件并确保工件不受损伤的目的;但其无法根据工件加工位进行随动,而现有的工件一工序需要加工种类比较多,现有的传输装置无法满足上述情况。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化传输装置,通过杆体与加工位处的动模安装,动模动作时,传输机构能够进行随动,实现自动化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浩轩,未经孙浩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6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沙粒输送自行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梳棉送料用防脱落输送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