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5692.1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58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胡洁峰;张莉;肖昌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A61M5/1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邱启旺 |
地址: | 310009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硬管 本实用新型 测试系统 一端连接 输液泵 压力源 天平 连接压力传感器 三通 第一电磁阀 电磁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包括压力源和天平,压力源上连接第一硬管的一端,第一硬管的另一端连接被测管路的一端,被测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硬管的一端,天平上设置容器,第二硬管的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第一硬管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和三通,三通上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二硬管上设置第二电磁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步骤较少,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丸剂量测试系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输液泵是用来向患者精确,匀速地输送药液的仪器。丸剂量是输液泵重要的技术指标,当输液泵发生部分堵塞或者完全堵塞时,反应的实际问题是给患者注射的液体量小于预先设定值,意味着输液泵没有按照预先设定的流速给患者进行注射,一方面延长病人的给药时间,另一方面由于给药量的不足,使药效大减,有些危急生命的疾病可能导致失去最佳抢救时间;特别是当输液泵的丸剂量数值过大时,甚至可能引发医疗事故。因此丸剂量的检测将对输液泵制造的质量,提供科学的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然而目前尚未出现能够精确检测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其能够精确检测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包括压力源和天平,压力源上连接第一硬管的一端,第一硬管的另一端连接被测管路的一端,被测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硬管的一端,天平上设置容器,第二硬管的另一端位于容器内,第一硬管上分别设置第一电磁阀和三通,三通上连接压力传感器,第二硬管上设置第二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的被测管路、压力源、第一电磁阀、三通、压力传感器、第一硬管、第二电磁阀、第二硬管、容器和天平均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内设置剪叉机构,剪叉机构上分别设置支撑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被测管路安装在支撑座上,第一硬管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第二硬管安装在第二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控制器,箱体外壁上设置显示屏,控制器分别与第一电磁阀、压力传感器、第二电磁阀、天平、剪叉机构和显示屏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源是由气压源加压的液体源,所述压力源固定在剪叉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检测前,打开第一电磁阀,关闭第二电磁阀,控制压力源向被测管路内注入液体,压力传感器测量液体压力,使被测管路内的压力稳定,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打开第二电磁阀,使被测管路内的液体流入容器内,由天平准确测量出液体重量,从而准确得出液体体积,由于第一硬管和第二硬管形变较小或没有形变,被测管路的内径和长度已知,因此,经过计算,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管路的丸剂量。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步骤较少,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输液泵用管路丸剂量测试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压力源2和天平10,压力源2上连接第一硬管6的一端,第一硬管6的另一端连接被测管路1的一端,被测管路1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硬管8的一端,天平10上设置容器9,第二硬管8的另一端位于容器9内,第一硬管6上依次设置三通4和第一电磁阀3,三通4上连接压力传感器5,第二硬管8上设置第二电磁阀7。压力传感器5位于压力源2和第一电磁阀3之间。压力源2是由气压源加压的液体源,能够提供压力为200kPa的液体。检测前,打开第一电磁阀3,关闭第二电磁阀7,控制压力源2向被测管路1内注入液体,压力传感器5测量液体压力,使被测管路1内的压力稳定,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第一电磁阀3,打开第二电磁阀7,使被测管路1内的液体流入容器9内,由天平10准确测量出液体重量,从而准确得出液体体积,由于第一硬管6和第二硬管8形变较小或没有形变,被测管路1的内径和长度已知,因此,经过计算,能够精确检测出被测管路1的丸剂量。这种结构简单,操作步骤较少,成本较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未经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56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液器与输液瓶的链接装置
- 下一篇:输液监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