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电磁波探测的智能家庭监控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4537.8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86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朱金荣;杨金彭;夏长权;刘剑霜;夏炜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G08B2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出连接 电性 家庭设备 红外遥控模块 智能调控模块 本实用新型 电磁波探测 电磁传感器 通知生成 云服务器 智能家庭 移动端 语音数据储存 家庭监控 人体位置 通知模块 自动监测 手机端 监控 跌倒 警报 死角 覆盖 网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家庭监控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电磁波探测的智能家庭监控,包括家庭设备、电磁传感器和语音数据储存模块,所述电磁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人体位置识别模块和家庭设备识别模块,所述通知生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通知模块,所述通知生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电性输出连接移动端,所述移动端电性输出连接智能调控模块,所述智能调控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红外遥控模块,所述红外遥控模块无线输出连接家庭设备,本实用新型消除了覆盖死角,可以自动监测老人跌倒信息或者家里情况,发出警报并通过网络,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提前调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架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磁波探测的智能家庭监控。
背景技术
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家庭的人身、财产安全,通过安装家庭监控设备,能检测是否有陌生人入侵住宅,以及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是否在家、老人是否摔倒等等,而传统的家庭监控、告警设备,通常需要通过在住宅中有监控需求的各个地方加装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再通过家庭网络设备接入监控平台,但是摄像头无法保障个人隐私,传感器又很难穿透遮挡物,如门、柜子、桌子等,覆盖面积非常有限,监测效果差,使用者只能通过观察屏幕得知家庭信息,而且当家里发生状况或老人跌倒时,不能及时的提醒家属,且传统的监测装置无法监测家里的温度湿度及空气,使用者无法在回家前对家里情况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磁波探测的智能家庭监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电磁波探测的智能家庭监控,包括家庭设备、电磁传感器和语音数据储存模块,所述电磁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人体位置识别模块和家庭设备识别模块,所述家庭设备识别模块电性输出连接家庭数据识别模块,所述家庭数据识别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中央服务器,且人体位置识别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中央服务器,所述中央服务器电性输出连接通知生成模块,所述语音数据储存模块电性输出连接通知生成模块,所述通知生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通知模块,所述通知生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云服务器,所述云服务器电性输出连接移动端,所述移动端电性输出连接智能调控模块,所述智能调控模块电性输出连接红外遥控模块,所述红外遥控模块无线输出连接家庭设备。
优选的,所述移动端包括安卓客户端和苹果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语音数据储存模块中的语音数据主要分为通知语音和警告语音。
优选的,所述家庭设备识别模块包括温度监测模块、湿度监控模块、气体监测模块、家庭设备识别模块和面部识别模块,且温度监测模块、湿度监控模块、气体监测模块、家庭设备识别模块和面部识别模块均电性输出连接家庭数据识别模块。
优选的,所述家庭数据识别模块内设置有与家庭设备识别模块内相对应的分析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传感器电性输出连接人体位置识别模块和家庭设备识别模块,人体位置识别模块电性输出年连接中央服务器,中央服务器通过通知生成模块无线输出连接云服务器,且通知生成模块电性输出连接通知模块,消除了覆盖死角,可以自动监测老人跌倒信息,发出警报并通过网络,传送至移动端,使得用户能及时得知家属信息,并且可以获取房屋内的更多信息,可以通过手机端进行提前调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家庭设备识别模块原理框图。
图中:1家庭设备、2电磁传感器、3人体位置识别模块、家庭设备识别模块、41温度监测模块、42湿度监控模块、43气体监测模块、44声音监测模块、45面部识别模块、5家庭数据识别模块、6中央服务器、7语音数据储存模块、8通知生成模块、9通知模块、10云服务器、11移动端、12智能调控模块、13红外遥控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4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