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中试片的固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84532.5 | 申请日: | 2018-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06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宋成立;付安庆;周飞;刘绍东;吕乃欣;武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下托盘 上盖板 连接杆 紧固件 高温高压釜 腐蚀试验 固定装置 试片表面 打孔 上表面 下表面 试片 本实用新型 从上至下 方向移动 固定试片 连接杆轴 试验溶液 孔设置 正投影 浸没 重合 平行 穿过 微观 试验 宏观 保证 | ||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中试片的固定装置,包括上盖板、下托盘、连接杆和紧固件;下托盘水平放置,下托盘的上方平行于下托盘设置有上盖板,上盖板从上至下的正投影与下托盘完全重合;下托盘和上盖板的中心均开设有孔;连接杆穿过下托盘和上盖板上的孔设置,上盖板上表面的连接杆上和下托盘下表面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用于防止下托盘和上盖板沿连接杆轴向方向移动;上盖板的下表面和下托盘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试片的卡槽。本实用新型的试片表面不打孔既保证了试片表面能全部浸没在试验溶液中提高试验精度,还可以减少试片在打孔时对试片宏观尺寸和微观性能改变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腐蚀实验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中试片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腐蚀是材料在环境作用下引起的破坏,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腐蚀不仅可以造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同时还将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因此,通过评价材质的耐蚀性,对不同的环境选择适用的材料以保证设备或装置的安全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高温高压釜是腐蚀实验室常用的评价材料耐蚀性的装置,方法是将待评价材料加工成试片,将试片浸没在特定的溶液中并密封,再设定温度、压力、转速等条件,在达到规定的时间后将试片取出,观察试片表面腐蚀形貌并计算腐蚀速率。目前试片的安装方式是通过在其表面打孔后螺栓固定,这种打孔的方式增加了试片加工的工序也增加了试片损伤的可能,且对每个试片要单独进行螺栓固紧也增加了安装的工序,打孔也减少了试片的表面积,而试片表面积与腐蚀速率有直接的关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中试片的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中试片的固定装置,包括上盖板、下托盘、连接杆和紧固件;下托盘水平放置,下托盘的上方平行于下托盘设置有上盖板,上盖板从上至下的正投影与下托盘完全重合;下托盘和上盖板的中心均开设有孔;连接杆穿过下托盘和上盖板上的孔设置,上盖板上表面的连接杆上和下托盘下表面的连接杆上均设置有紧固件;紧固件用于防止下托盘和上盖板沿连接杆轴向方向移动;上盖板的下表面和下托盘的上表面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试片的卡槽。
进一步的,上盖板的下表面和下托盘的上表面的卡槽均呈圆圈状分布,且上盖板下表面的卡槽与下托盘上表面卡槽一一对应;卡槽的大小与试片大小相匹配;试片的下端插在下托盘的卡槽内,试片的上端插在上盖板的卡槽内,且试片垂直于上盖板。
进一步的,紧固件为圆环状,圆环上开设有豁口;紧固件的内直径小于连接杆的直径;豁口之间通过螺栓紧固。
进一步的,下托盘的上表面中心垂直设置有中空圆柱;中空圆柱的顶端顶在上盖板的下表面,连接杆穿过中空圆柱设置。
进一步的,上盖板、下托盘、连接杆、和紧固件形成的结构设置在高温高压釜内。
进一步的,上盖板和下托盘由热固性塑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高温高压釜腐蚀试验的一种不打孔的试片安装固定方式,试片表面不打孔既保证了试片表面能全部浸没在试验溶液中提高试验精度,还可以减少试片在打孔时对试片宏观尺寸和微观性能改变的可能性。下托板的圆板和短管是一个整体,短管和上盖板的下表面接触,同时上盖板的上表面和下托板的下表面用紧固件和螺栓固定,提高了上盖板和下托板的稳定性。上盖板和下托板的位置可以沿连接杆在垂直方向上移动,可以实现在不同容量的高温高压釜中使用。上盖板和下托板以同心圆间隔的方式进行刻槽,实现一次开展更多试片的腐蚀试验。上盖板、下托板、紧固件和螺栓采用耐高温高压耐溶剂腐蚀的材料,保证了该固定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4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