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洁型工厂化养鱼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2040.2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7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刘纪科;何锦军;刘苗;刘洪兴;李伟兴;苏晓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纪科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3119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杂物收集区 杂物 排出管 养殖区 工厂化养鱼池 杂物出口 出水口 自洁型 成鱼 本实用新型 锯齿形结构 水位调节管 供水通道 水流力量 波浪形 集中池 斜坡状 自清洁 纵截面 阻隔网 鱼池 贯通 清洁 | ||
一种自洁型工厂化养鱼池,其特征是它主要由供水通道(1)、养殖区(2)、杂物收集区(3)、成鱼集中区(4)和杂物出口通道(5)组成,养殖区(2)的横载面呈波浪形或锯齿形结构,纵截面呈斜坡状;杂物收集区(3)与养殖区(2)之间贯通,在杂物收集区的底部安装有杂物排出管(6),杂物排出管(6)上有阻隔网(10),杂物排出管(6)的下部通过管首与杂物出口通道(5)中的出水口(12)相连通,出水口(12)上安装有水位调节管(11);成鱼集中池(4)紧邻杂物收集区(3)设置,在其底部设有放鱼通道(7)。本实用新型利用重力和水流力量实现的杂物的自清洁,解决了长期以来鱼池清洁困难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产养殖技术,尤其是一种养鱼池结构,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洁型工厂化养鱼池。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家鱼和名贵品种的鱼类均实现了人工养殖,为了提高产量,近年来纷纷实现了工厂化养殖,产量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申请人发现现有的养殖池大多为锅底式养殖池或平底形养殖池,养殖过程鱼类产生的排泄物和食物残渣沉入池底,很难清理,对水质和鱼类健康十分不利,必须用大量的水进行冲刷,而且效率不佳,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有必须加以改进,设计一种全新的养鱼池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养鱼池不具有自洁功能易造成水质变差影响鱼类健康生长的问题,设计一种具有自动功能且用水量小的自洁型工厂化养鱼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洁型工厂化养鱼池,其特征是它主要由供水通道1、养殖区2、杂物收集区3、成鱼集中区4和杂物出口通道5组成,供水通道1通过供水管为养殖区2提供循环供水,养殖区2的横载面呈波浪形或锯齿形结构,以利于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杂物向低处波谷处集中,同时养殖区2的纵截面呈斜坡状,即靠近供水通道1的一端高于靠近杂物收集区3的一端,以利用水力和重力将杂物冲向杂物收集区3;杂物收集区3与养殖区2之间贯通,在杂物收集区的底部安装有杂物排出管6,杂物收集区3上安装有防止鱼随杂物排出管6排出的阻隔网10,杂物排出管6的下部通过管首与杂物出口通道5中的出水口12相连通,出水口12上安装有水位调节管11,从杂物排出管6排出的含水杂物进入出水口12后再进入水位调节管11,并最终从水位调节管11的上部流出进入杂物出口通道5中,并最终送入废水处理装置或用作作物种植用水;成鱼集中区4紧邻杂物收集区3设置,在其底部设有放鱼通道7。
所述的养殖区2、中加装有增氧装置8。
所述的养殖区2的波浪形或锯齿形结构的最高处设有将斜坡上的杂物冲向波谷的冲刷管9,冲刷管9的喷嘴冲刷方向交叉排列。
所述的喷嘴为电动喷嘴,它的出水方向能自动作小于180度的来回扫喷。
所述阻隔网10为不锈钢网。
水位调节管11为能更换的活动管,其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
所述的养殖区2底部靠近供水通道一端与靠近杂物收集区一端之间的落差在10-100厘米之间。
所述的落差为30厘米。
本实用新型的养殖区的整体结构呈矩形结构,在所述的供水管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
所述的供水管上安装有手动或电动阀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重力和水流力量实现的杂物的自清洁,解决了长期以来鱼池清洁困难的难题。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使用方便,投资成本低,效益高,冲刷用水可循环使用或作为农作物种植用肥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养殖区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纪科,未经刘纪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2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渔耕结合共生系统
- 下一篇:并列式循环水养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