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1912.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1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马平杰;纪强;张昊天;赵万里;金东娜;王振兴;颜丽;孙兴淋;周莎莎;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2 | 分类号: | C22B3/02;C22B3/04;C22B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筒 堆浸场 贵液池 集液 浸出 本实用新型 浸出液 底座 堆浸 通孔 常规离心泵 采矿设备 内部相通 整体循环 浸出率 有效地 侧壁 贵液 生产成本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解决了常规离心泵无法在贵液池内吸贵液、堆浸场内浸出液渗透速度慢、浸出率低的技术问题,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包括上部井筒、下部井筒和底座;所述上部井筒和下部井筒固定连接且内部相通;所述下部井筒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部井筒的长度为1.5~4m、内径为1m;所述下部井筒的长度为2~6m、内径为2m,其侧壁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2~0.03m。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有效地加快了堆浸场浸出液的整体循环性,提高了浸出生产率,大大改善了堆浸工艺的生产浸出指标,缩短了浸出周期,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
背景技术
堆浸工艺是处理低品位金矿石主要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成本低,应用广泛。矿石筑堆后,用浸金溶液(碱性循环液补加新水及氰化物)在矿堆上喷洒,浸出液体在矿堆浸出并向下渗透,含金贵液渗透到堆浸场底部及堆浸场底部收集导流管内,最后渗流到贵液池内集液井。集液井内贵液用泵扬送到金回收车间,提金后的贫液加氰化钠再次输送到矿堆循环浸出使用。
以往堆浸场设计一般仅对堆浸场做防渗处理工艺,采用喷淋,堆浸场内浸出液流入贵液池,再由泵向贵液池内抽水,送至金回收车间。高寒地区堆浸场防寒贵液池结构形式特殊,贵液池内充满一定粒级的矿石,常规离心泵无法在贵液池内吸贵液,导致生产效率性差,堆浸场内浸出液渗透速度慢,浸出率低。需要另建单独吸水池,布置繁琐,占地面积大,增加基建投资,运行管理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集液井内设置长轴泵输送贵液,促使堆浸场浸出液及贵液池内贵液加速流动,缩短浸出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包括上部井筒、下部井筒和底座;所述上部井筒和下部井筒固定连接且内部相通;所述下部井筒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部井筒的长度为1.5~4m、内径为1m;所述下部井筒的长度为2~6m、内径为2m,其侧壁开设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02~0.03m。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井筒和下部井筒的材料均为钢材。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支座和连接支撑件,所述支座采用4m×4m的钢板,所述连接支撑件采用直角三角形的钢板,所述钢板的一直角边与下部井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钢板的另一直角边与支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设置数量为四个,且彼此之间互呈90度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的井筒内装有长轴泵,所述下部井筒的侧壁具有与收集导流管相连通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解决了常规离心泵无法在贵液池内吸贵液、堆浸场内浸出液渗透速度慢、浸出率低的技术问题,有效地加快了堆浸场浸出液的整体循环性,提高了浸出生产率,大大改善了堆浸工艺的生产浸出指标,缩短了浸出周期,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的应用为矿山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堆浸场贵液池内集液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上部井筒;2、下部井筒;3、开口;4、通孔;5、支座;6、连接支撑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19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寒地区堆浸场浸出液埋管滴淋系统
- 下一篇:一种堆浸场底垫分区收集导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