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0933.3 | 申请日: | 2018-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61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周诏;刘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泽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马冬新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缺氧池 好氧池 厌氧池 生物净化污水 粗过滤池 回流系统 搅拌电机 曝气管道 脱氮除磷 沉淀区 调节池 潜水式 下隔板 膜生物反应池 污水处理技术 本实用新型 出水端 回流孔 上隔板 斜隔板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包括粗过滤池,粗过滤池的出水端连接有调节池,调节池设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下隔板右侧设有厌氧池,厌氧池的右侧设有第一隔板,厌氧池的内部设有第一曝气管道和第一潜水式搅拌电机,第一隔板的右侧设有缺氧池A,缺氧池A的右侧设有第二隔板,缺氧池A的内部设有第二曝气管道和第二潜水式搅拌电机,第二隔板的右侧设有好氧池,好氧池的右侧设有第三隔板,第三隔板的下侧设有回流孔,第三隔板的右侧设有缺氧池B,好氧池的上侧设有两块斜隔板,缺氧池B的右侧设有第四隔板,第四隔板的右侧设有沉淀区,沉淀区的右侧设有第五隔板,第五隔板的右侧设有膜生物反应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
背景技术
水资源、能源的短缺以及水环境质量的恶化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处理程度、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脱氮除磷效能、降低污水处理能耗成为当务之急。
现有技术,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兼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因此较为受污水处理用户的青睐,其中,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氨氮的基本原理是:好氧条件下,NH3在自养硝化菌作用下转化为NO3-或NO2-,然后在厌氧\缺氧条件下,NO3-或NO2-在异养反硝化菌作用下转化为N2,并排入大气;而脱磷则是要求在厌氧及含NO3-的硝酸盐尽量少的情况下进行;传统的脱氮除磷装置由左至右依次为: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最后是过滤沉淀区,其具体工艺流程为:污水先进入厌氧区,再进入缺氧区最后才进入好氧区,脱氮则是在好氧处理过后,通过回流泵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中进行反硝化脱氮,而除磷则是在过滤沉淀区中将过滤沉淀后的污泥通过污泥泵回流至厌氧区,进行处理;由脱氮除磷的条件、具体的工艺及申请人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现有技术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在脱氮过程,需要通过回流泵将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较为耗费能源,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运营费用;由除磷的要求可知道,通过污泥泵回流的污泥要求含有硝酸盐尽量少,因为其中的NO3-会抑制干扰除磷,而现有技术在空间的布局,及运行状态,直接由好氧区排放过来的污泥,必然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这势必会弄抑制释磷菌的生长,从而无法达到高效率的除磷作用,即达不到同时较好的除N、P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脱氮除磷生物净化污水处理高效回流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泽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泽羲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09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水生物的污水处理箱
- 下一篇:一种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