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80204.8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7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柯润;王钧;徐健;王旭;姚治文;宁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36 | 分类号: | B64C25/3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王中兴 |
地址: | 71007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毂 对接面 本实用新型 对接面结构 机轮轮毂 凹形球面 对接螺栓 球面 疲劳应力水平 对接平面 封闭结构 机械加工 轮毂螺栓 整体寿命 螺栓孔 机轮 孔口 对称 航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机轮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内半轮毂对接面、外半轮毂对接面和对接螺栓;所述内半轮毂对接面为一凹形球面,是在内半轮毂对接平面上的螺栓孔处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一个球面;外半轮毂对接面也为一凹形球面,与内半轮毂对接面结构完全相同;内半轮毂对接面和外半轮毂对接面完全对称,通过对接螺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结构。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应力水平,提高了机轮轮毂的整体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机轮设计领域,涉及一种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飞机机轮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开式结构飞机机轮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内军机和民机,特别是前机轮和民机的主机轮大多采用对开式结构。通过对国内多种对开式机轮轮毂疲劳断裂部位的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对开式结构机轮轮毂断裂部位均在机轮轮毂的螺栓孔口处。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内采用对开式结构的飞机机轮轮毂对接面为两平面连接,两平面完全贴合,结构简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高现有对开式结构飞机机轮轮毂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强度,降低轮毂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应力水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应力水平的飞机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包括内半轮毂对接面、外半轮毂对接面和对接螺栓;所述内半轮毂对接面为一凹形球面,是在常规内半轮毂对接平面上的螺栓孔处通过机械加工形成一个球面;外半轮毂对接面也为一凹形球面,与内半轮毂对接面结构完全相同;内半轮毂对接面和外半轮毂对接面完全对称,通过对接螺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球面半径为SR200~300mm,球面与轮毂对接平面过渡圆角为R10~R15mm。球面最低点与对接平面的距离为H0.5~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加工一大直径的部分球面,使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由原来的接触状态变为非接触状态。降低了螺栓预紧时,螺栓孔口圆角处的应力水平,从而降低了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应力水平,提高了机轮轮毂的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半轮毂对接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半轮毂;2.外半轮毂;3.对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描述。
本实例用于某型飞机机轮组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的内半轮毂1和外半轮毂2是通过连接螺栓3装配在一起,内半轮毂1对接面和外半轮毂2对接面通过对接螺栓3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结构。
如图2所示,内半轮毂对接面形状为一凹形球面,凹形球面半径SR为200mm,凹形球面最低点与轮毂对接平面之间距离H为0.5mm,凹形球面与轮毂对接平面之间的过渡圆角R为10mm。
如图1所示,外半轮毂对接面也为一凹形球面,与内半轮毂对接面结构完全相同。通过对接螺栓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结构。
在螺栓预紧和机轮承受疲劳载荷时,通过在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加工一大直径球面,使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有原来的接触状态变为非接触状态,降低了螺栓预紧时,螺栓孔口圆角处的应力水平,从而降低了内、外半轮毂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应力。某型飞机通过机轮轮毂对接面结构改动后,机轮组件的疲劳寿命由2000起落提高至6000以上起落,表明该结构能提高螺栓孔口处的疲劳寿命,进而提高机轮轮毂的疲劳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8020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