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8096.0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6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颜海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1/17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纵梁 传力结构 变形 后段 中段 纵梁后段 前减震 传力 冲击力 本实用新型 乘员保护 内凹结构 缺口结构 吸收碰撞 下凹结构 碰撞力 前围板 位置处 塔处 外壁 向后 压溃 车身 汽车 交接 入侵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该传力结构分布于纵梁中段和后段,其中位于纵梁后段的传力结构后段部分主要起到提高纵梁后段的强度的作用;其中位于纵梁中段的传力结构前段部分通过设置下凹结构、内凹结构和缺口结构,用于将冲击力保持沿纵梁向后传力且冲击力向纵梁外壁一侧转移,并在纵梁前段完全压溃变形后,纵梁中段与后段交接的位置处能够充分向车身左右方向的外部变形,使得碰撞力向位于该处的前减震塔处传力,增加了前减震塔的变形,从而吸收碰撞能力,避免前围板出现较大的入侵变形,进而提高乘员保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传力结构的汽车。
背景技术
车架是汽车中最重要的承载部件,而车架纵梁又是其中的关键零件之一,所以纵梁在汽车上起到重要的承载作用。汽车纵梁在车身横向方向的断面通常为槽型或箱型,具体由内板和外板组成,其中外板为在车身横向方向靠近车辆外侧的面板,其与内板共同组成汽车纵梁。
车辆前部碰撞是现代交通事故的主要形式之一,在交通事故中乘员受伤害比率较大。各国均把汽车的前部碰撞性能作为汽车安全性能评价指标之一。而在前部碰撞过程中,前机舱能否有效吸收及传递碰撞能量显得尤为关键。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增加动力电池之后,整车重量大为增加的情况下,单纯依靠汽车纵梁内外板的结构来传递和吸收碰撞能量显得不足。
普通车型在纵梁设计时,重点考虑纵梁本身内外板的形状设计来进行碰撞吸能设计。如单纯地增加纵梁的截面积或者通过改变纵梁内外板的前后形状,例如原欧宝车型的驯鹿角车身纵梁结构设计有利于碰撞过程中纵梁的变形吸能。
申请号为20161026119.1的专利申请,利用在外板边缘和轮胎包络之间的位置前端设置诱导槽,使得外板前端诱导槽和轮胎包络的连接线弯曲变形,同时位于动力总成包络和顶板的后边缘之间的位置设置后安装孔,使得内板沿后安装孔和动力总成包络的连接线弯曲变形,提高利用纵梁的弯曲变形吸收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少碰撞传递到乘员舱的压力,保证乘员舱的完整性,减少碰撞过程中对乘员的伤害。
还有一些方案是在纵梁内部设置加强结构,例如申请号为201410648464.5的发明专利,通过在纵梁内部设置纵梁加强板,并且纵梁加强板和悬置加强板形成一个整体,将纵梁结构缺陷处焊接到一起,提高纵梁的抗弯能力,使得纵梁的结构缺陷处不再提前变形,能够很好地向后传递,提升了正面碰撞性能。
上述设计的设计思路有的是从增加纵梁的弯曲进行吸能,有的是将纵梁的缺陷处进行加强从而抗弯能力得到提升,均从不同的角度实现了对汽车纵梁吸收能力提升的目的。
但现有的设计中尚未存在将汽车纵梁上的传力路径进行改变从而减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即X方向的冲击力的大小的设计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和汽车,从改变车辆前后方向冲击力方向的角度解决汽车纵梁吸收碰撞能量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具有传力结构的纵梁,包括纵梁前段、纵梁中段和纵梁后段,其中纵梁中段与纵梁后段交接的位置处的纵梁外侧连接有前减震塔,所述传力结构固定于纵梁内部,所述传力结构覆盖纵梁中段和纵梁后段;
所述传力结构的边缘设置有固定面,所述传力结构通过固定面与纵梁内板固定;
所述传力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传力结构前段和传力结构后段;其中传力结构前段与纵梁中段对应、传力结构后段与纵梁后段对应;
以当前位置的纵梁的中心线为参照,纵梁上相对中心线靠近车身左右方向外侧的区域定义为中心线外侧,纵梁上相对中心线靠近车身左右方向内侧的区域定义为中心线内侧;以沿车头向车尾的中心轴线方向为从前向后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80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