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76676.6 | 申请日: | 2018-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631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周兆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兆弟 |
主分类号: | B28B15/00 | 分类号: | B28B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8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预制桩 生产线系统 本实用新型 横向输送线 纵向输送线 纵向布置 离心区 张拉区 拆模区 合模区 清洗区 送料区 装笼区 车间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所述倒桩区、所述清洗区、所述装笼区、所述合模区和所述张拉区依次纵向布置形成第一纵向输送线,所述离心区和所述蒸养区依次纵向布置形成第二纵向输送线,所述送料区设置在所述张拉区与所述离心区之间形成第一横向输送线,所述拆模区设置在所述蒸养区与所述倒桩区之间形成第二横向输送线。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优化了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系统在车间内的布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土预制桩行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发展,已经有30多年的时间。全国的预制桩厂家从沿海地区往内陆地区发展,现约有600多间预制桩工厂,预制桩用量从2000年的1300万米到2011年的3亿多米,我国是世界上预制桩用量最大的国家。
对于预制桩工厂而言,设备是工厂进行生产的基本单元,合理的设备布局对均衡设备能力、保持物流平衡、降低生产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预制桩工厂的生产线的规划和设计方面仍较为滞后,国内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的预制桩生产线设计规范性文件,30年来,预制桩工艺流程设计并没有太大的改进,工艺流程及布局设计有优劣,均未能达到理想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比例,甚至有的预制桩厂因规划设计不合理,造成投资浪费,工艺“瓶颈”、安全隐患、生产成本高等因素已严重制约了预制桩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部分新设备的改进应用,工艺流程也有所改良,本申请人申请的公开号为:CN105599128B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能实现自动脱模的全自动管桩生产线,针对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的设备做出大量改进,但是缺少对车间内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系统进行优化的整体布局,从而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以优化混凝土预制桩生产线系统在车间内的布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桩两跨生产线系统,包括:
装笼区,用于将钢筋笼、固定端板和张拉组件运送并安装在下模具的预定位置上;
合模区,用于将上模具运送至下模具上方,并使上模具固定连接在下模具上;
张拉区,用于将钢筋笼上的主筋张拉至预定长度;
送料区,用于将混凝土运送至上模具内壁与下模具内壁围成的模腔内;
离心区,用于使混凝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密实成型为混凝土预制桩;
蒸养区,用于蒸养密实成型后的混凝土预制桩;
拆模区,用于将上模具从下模具上拆下,以显露蒸养后的混凝土预制桩;
倒桩区,用于翻转下模具,以使混凝土预制桩与下模具分离;
清洗区,用于清洗上模具的内壁以及下模具的内壁,并且将脱模剂涂刷在清洗后的上模具内壁以及下模具内壁上;
所述倒桩区、所述清洗区、所述装笼区、所述合模区和所述张拉区依次纵向布置形成第一纵向输送线,所述离心区和所述蒸养区依次纵向布置形成第二纵向输送线,所述送料区设置在所述张拉区与所述离心区之间形成第一横向输送线,所述拆模区设置在所述蒸养区与所述倒桩区之间形成第二横向输送线。
进一步的,所述拆模区与所述倒桩区、所述倒桩区与所述清洗区、所述清洗区与所述装笼区、所述装笼区与所述合模区、所述合模区与所述张拉区、所述张拉区与所述送料区之间的输送线为地面输送线,所述送料区与所述离心区、所述离心区与所述蒸养区、所述蒸养区与所述拆模区之间的输送线为空中输送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兆弟,未经周兆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76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火砖智能制造生产线
- 下一篇:混凝土预制桩自动化生产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