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毫针出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9620.8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194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谢珍惠;刁永平;邓殷红;莫春丹;臧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平忠 |
地址: | 545006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裙 套筒体 毫针 本实用新型 上小下大 出针器 裙头 医疗技术领域 误伤 套筒内孔 针刺疗法 逐渐变薄 针刺伤 壁厚 硅胶 竖直 套筒 易被 柔软 连通 体内 医护 透明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毫针出针器,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它包括套筒体和与所述套筒体连通的上小下大的挡裙;所述套筒体和所述挡裙采用透明柔软的硅胶制成;套筒体内的套筒内孔上小下大;所述挡裙的壁厚从裙头到裙底边逐渐变薄;所述裙头至所述裙底边开设有竖直的缝隙;所述挡裙的高度大于25毫米。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医护人员在针刺疗法中徒手取针时易被针刺伤或误伤患者或周围人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毫针出针时防止发生针刺伤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针刺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整阴阳平衡、脏腑功能调和,从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临床上,医师根据患者的症候类型进行辨证选穴,施以针刺,针刺的数量及留针的数量根据患者的症候而定,多则数十支,在行针施术或留针后即可出针,出针是整个毫针刺法过程中的最后一个操作程序,预示针刺结束。出针时,医护人员往往是徒手取针,且每个患者的针数较多,取针的速度较快,易发生针刺伤,出针时常有被针刺伤的情况发生,被针刺伤后易有并发传染性疾病的可能,对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危害极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毫针出针器,它可以解决医护人员在针刺疗法中徒手取针时易被针刺伤或误伤患者或周围人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毫针出针器包括套筒体和与所述套筒体连通的上小下大的挡裙;所述套筒体和所述挡裙采用透明柔软的材料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是:所述套筒体内的套筒内孔上小下大;所述挡裙的壁厚从裙头到裙底边逐渐变薄。
进一步:所述裙头至所述裙底边开设有竖直的缝隙。
进一步:所述挡裙的高度大于25毫米。
进一步:所述套筒内孔横截面最小处孔径大于5毫米。
进一步:所述套筒体和所述挡裙的材料是透明柔软的硅胶。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采用透明柔软的材料制作,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和握针出针;拔出的毫针针尖处于裙套内得到防护,从而避免刺伤医护人员、患者或周围人员;拔出的毫针拿到利器收集盒上方只要松开捏住套筒的手指,毫针便自动落入收集盒内,避免人手与拔出的毫针接触,从而减少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剖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套筒体;2、套筒内孔,3、挡裙,4、缝隙,5、毫针,6、人体皮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人民医院,未经柳州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96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心子母针盘组
- 下一篇:一种用于针灸针的标识件及针灸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