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8982.5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53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龙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霖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2 | 分类号: | B01D17/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关宇辰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油 轴流孔 油水分离机 改良结构 本实用新型 吸附单元 吸附效果 油水分离 预定形状 最小油膜 包覆 浮油 吸附 油膜 圆径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包含一具有预定形状的吸油元件,其具有相对的吸油表面,该吸油表面以一吸油间距排设有多个贯穿的轴流孔,其中轴流孔的最大圆径并与该吸油间距构成一吸附相对比值,而共构轴流孔圆周范围让油膜分子自然包覆最佳汇集面积的最小油膜吸附单元;据此,达成大幅提升油水分离操作的浮油吸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油水分离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如今,先行所知有关油水分离机,金属加工业者常用来将废弃油水进行分离再度循环使用,其依吸油操作方式不同而可区分为转盘式及履带式等两种,其中转盘式油水分离机如图5所示,主要借马达1带动一金属圆盘状的吸油元件2转动,以将油水槽3内浮油粘带于金属圆盘状吸油元件2的两侧端面进行刮除;而履带式油水分离机则如图6所示,其同样是利用马达4传动一薄钢片状钢带的吸油元件5进行履带式循环,进而将油水槽6内浮油粘带于吸油元件5的薄钢片状钢带端面两侧以进行刮除;由于两种油水分离机都是通过吸油元件2、5的金属表面摩擦张力提供浮油吸附,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金属的毛细表面被油膜自然填平的而失去原有的摩擦阻力,因此浮油受到油膜润滑作用会越来越难以吸附,换言之,后续该等吸油元件所能吸附粘带的浮油量会越来越少,大部分的浮油会重新掉回油水槽内,导致油水分离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能大幅提升油水分离操作的浮油吸附效果。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包含一吸油元件,吸油元件的正反两面均为吸油表面,该吸油表面以一吸油间距设有多个贯穿的轴流孔,其中轴流孔的最大圆径与该吸油间距构成一吸附相对比值,而轴流孔的周边形成有最小油膜吸附单元。
所述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中轴流孔最大圆径与吸油间距构成的吸附相对比值为0.4。
所述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中轴流孔的最大圆径为2mm。
所述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中吸油表面的吸油间距以5mm为佳。
所述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中吸油元件呈一预定圆径的金属圆盘。
所述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其中吸油元件呈一薄钢片状钢带。
据此,本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机专用吸油元件的改良结构可以达成大幅提升油水分离操作的浮油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组装于油水分离机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实用新型图1实施例进行浮油吸附时局部放大W部分的动作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组装于油水分离机的操作示意图;
图5为显示现有技术的转盘式油水分离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6为显示现有技术的履带式油水分离机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
10 吸油元件;
11 吸油表面;
111 中心孔;
S 吸油间距;
12 轴流孔;
13 最小油膜吸附单元;
1A 马达;
1B 枢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霖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霖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89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脱脂洗净槽用油水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可简易拆卸的环保池隔油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