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受电弓碳滑板用颗粒料存储箱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67659.6 | 申请日: | 201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2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 发明(设计)人: | 厍巨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25/24 | 分类号: | B65D25/24;B65D81/26;B65D81/02;B65D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申绍中 | 
| 地址: | 037002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受电弓碳 滑板 颗粒 存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电弓碳滑板用颗粒料存储箱,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左侧壁底端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同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上侧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右端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底框左侧壁并与丝杆同轴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与底框内右侧壁上的固定轴承相连接,所述丝杆包括左丝杆与右丝杆。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储料布袋替代了车间原有的存储料箱,布袋透气性好,并有一定的耐酸、耐碱及耐热能力,对于防潮有一定的效果,占据面积小,对于空气污染、保障人们身体健康都起了很大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存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电弓碳滑板用颗粒料存储箱。
背景技术
受电弓滑板主要有三大类:粉末冶金滑板、碳滑板、浸金属碳滑板,工业发达国家先后研制出了碳滑板,取代了粉末冶金滑板,有效减少了对接触网导线的磨耗,延长了导线的使用寿命,浸金属碳滑板是碳滑板在热等静压下浸铜合金制成的,其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冲击韧性,且强度高,硬度高,但对接触网导线磨耗比碳滑板高,目前碳滑板仍是国内外铁路部门广泛采用的首选材料,碳滑板是以碳-石墨为基础材料,车间通过造粒机造粒后才可使碳条挤压成型,从而制成碳滑板,形成碳滑板的颗粒一般储存在存储箱内。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现有存储颗粒料箱长时间在车间存放使颗粒料潮湿,从而导致颗粒料不能够正常使用并影响产品质量问题;并且现有的颗粒料存储装置内没有设置缓冲装置,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力易对颗粒料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电弓碳滑板用颗粒料存储箱,具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够保证颗粒质量、减震性强的优点,解决了现有存储颗粒料箱长时间在车间存放使颗粒料潮湿,从而导致颗粒料不能够正常使用并影响产品质量问题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受电弓碳滑板用颗粒料存储箱,包括底框,所述底框左侧壁底端设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输出端同轴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左端同轴连接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的上侧传动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右端同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底框左侧壁并与丝杆同轴连接,所述丝杆的右端与底框上的固定轴承相连接,所述丝杆包括左丝杆与右丝杆,所述左丝杆外壁上的螺纹从左到右呈向上倾斜状,所述右丝杆外壁上的螺纹从左到右呈向下倾斜状,所述左丝杆与右丝杆的外侧均套设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电动风扇,两个所述滑块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杆,两个所述连杆的底端均伸入限位滑槽内,所述底框内的底壁中部贯穿设有两个连接杆,两个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挂板,所述挂板底壁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挂钩,两个所述挂钩上均挂设有储料布袋。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连接杆的底端均贯穿底框的底壁并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底端两侧均设有两个L形杆,两个L形杆之间设有支撑块,两个所述支撑块左右两侧均设有凹槽,两个所述L形杆的末端均伸入凹槽内,所述支撑块的顶端中部设有凸形凹槽,所述凸形凹槽内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底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均与凸形凹槽内的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板的顶端中部设有套块,所述套块的顶端伸出凸形凹槽内并延伸至支撑块外侧,所述套块顶壁中部设有减震槽,所述减震槽内的上部设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的顶端固定在底座底壁上,两个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均设有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杆的上部外壁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套块、底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与套块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三弹簧,两个所述第三弹簧的顶端均与底框的底壁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外侧套设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内侧表面上均匀的设有多个与主动轮、从动轮啮合的轮齿。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布袋的外侧表面上均匀的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的孔径为0.4-0.7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76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维驻波实验演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周界隐形智能安全防护网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