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冲头铰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7112.6 | 申请日: | 2018-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8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阳河;王永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思智行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77/00 | 分类号: | B23D77/00;B21D28/3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孙彬 |
地址: | 213181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体 铰刀 保护杆 本实用新型 刀头基体 稳定凹槽 连接杆 散热口 冲头 非对称设置 均匀设置 温度过高 支撑作用 逐渐增加 上端 防滑套 阶梯状 连接弧 切削面 散热孔 圆台状 共振 平滑 切削 刀柄 刀头 对孔 多段 内壁 下端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头铰刀,包括刀头基体、第一刀体、第二刀体、连接弧体、刀头、散热口、保护杆、连接杆、稳定凹槽、刀柄、散热孔和防滑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均有四个且二者呈阶梯状的设置,通过两个干个切削面来对孔进行多段加工,使得切削量逐渐增加,使得加工出的孔的内壁更加的平滑,第一刀体、第二刀体均有多个且相邻的第一刀体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刀体之间的刀头基体上均匀设置由多个散热口,避免加工过程中铰刀温度过高的现象,保护杆为圆台状且保护杆的下端抵在第二刀体的上端,可以对第二刀体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连接杆上设置的多个稳定凹槽均为非对称设置,避免铰刀在高速旋转时形成共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刀,具体为一种冲头铰刀,属于机械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铰刀是具有一个或者多个刀齿,用以切除孔已加工表面薄金属层的旋转刀具,铰刀主要用于扩孔或修孔,可以手动操作或安装在钻床上工作,现有的铰刀均为对称分布,所以旋转切削的过程中形成共振,容易造成铰刀断裂,现有的铰刀主要分为直槽和螺旋槽,在加工的过程中,存在有利角、翻卷毛刺等加工残余,很容易产生屑沫从而造成不良影响,由于铰刀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高速的旋转,在与工件接触时会产生高温,现有的铰刀无法进行有效的降温,使得铰刀只能始终保持高温运行,不仅使得加工的效果不好,而且会降低铰刀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冲头铰刀。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冲头铰刀,包括刀头基体、第一刀体、第二刀体、连接弧体、刀头、散热口、保护杆、连接杆、稳定凹槽、刀柄、散热孔和防滑套;所述刀头基体的下端表面上固定有第一刀体,所述第一刀体上端的刀头基体上固定有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均有四个且二者呈阶梯状的设置,所述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的连接处连接有连接弧体,所述刀头基体的下端固定有刀头,所述刀头由四片和第一刀体连接在一起的刀刃构成且刀头呈倒立的圆锥状,所述相邻的第一刀体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刀体之间的刀头基体上均匀设置由多个散热口,所述刀头基体的上端固定有保护杆,所述保护杆为圆台状且保护杆的下端抵在第二刀体的上端,所述保护杆的上端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稳定凹槽,所述连接杆上设置的多个稳定凹槽均为非对称设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刀柄,所述刀柄的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的防滑套,所述刀头基体、保护杆、连接杆和刀柄的内部都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和散热口相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加工出的孔的内壁更加的平滑,所述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均有四个且二者呈阶梯状的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在扩孔的过程中加工余量的均匀性更好,所述刀头由四片和第一刀体连接在一起的刀刃构成且刀头呈倒立的圆锥状。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加工过程中铰刀温度过高的现象,所述第一刀体、第二刀体均有多个且相邻的第一刀体之间和相邻的第二刀体之间的刀头基体上均匀设置由多个散热口。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第二刀体不容易崩坏,所述保护杆为圆台状且保护杆的下端抵在第二刀体的上端。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铰刀在高速旋转时形成共振,所述连接杆上设置的多个稳定凹槽均为非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为了得钻床在固定该镗刀时固定的更加稳定,所述刀柄的表面包裹有一层橡胶的防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思智行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思智行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7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