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66624.0 | 申请日: | 201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276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王飞;孙国友;李广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8B9/093 | 分类号: | B08B9/093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王志兴 |
| 地址: | 232001***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清淤 翻浆 连接管 自动清淤装置 本实用新型 一端连接 施工安全性 工作效率 间隔设置 两头封闭 清水管路 人工成本 喷水孔 灌浆 管体 减小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涉及翻浆池清淤领域,包括清淤管和连接管;所述清淤管的两头封闭,管体上间隔设置若干喷水孔;所述连接管连接在所述清淤管的中部上方;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淤管,另一端连接灌浆站内的清水管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结构简单,方便制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浆池清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灌浆站翻浆池正常需要一周清淤一次,以往的方法是采用人工下到翻浆池内通过高压水枪和铁铲进行清淤工作。因长期使用的翻浆池内底板湿滑,人工下去清淤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并且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增加了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了施工安全性的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1)和连接管(2);所述清淤管(1)的两头封闭,管体上间隔设置若干喷水孔;所述连接管(2)连接在所述清淤管(1)的中部上方;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淤管(1),另一端连接灌浆站内的清水管路。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管(1)水平设置,所述连接管(2)竖直设置。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管(1)采用DN80的铁管。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管(1)的管体上每隔450-550cm设有一个喷水孔。喷射清淤的效果较好。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水孔的直径为1.8-2.2cm。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管(1)的长度与翻浆池的长度相等。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清淤管(1)的底部与翻浆池的底板距离为90-110cm。喷射清淤的效果较好。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管(2)采用DN80的铁管。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该自动清淤装置还包括进水管(3)和闸阀(4);所述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所述清淤管(1),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管(2),另一端连接灌浆站内的清水管路;所述进水管(3)上设有闸阀(4)。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3)采用DN100的铁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了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工成本;结构简单,方便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翻浆池内自动清淤装置,包括清淤管1、连接管2、进水管3和闸阀4。
清淤管1采用DN80的铁管,清淤管1的两头封闭,管体上每隔500cm设有一个直径2cm的喷水孔,清淤管1的长度与翻浆池的长度相等。
清淤管1水平设置,清淤管1的底部与翻浆池的底板距离为100cm。
连接管2采用DN80的铁管,连接管2竖直设置,连接管2连接在清淤管1的中部上方。
连接管2的一端连接清淤管1,另一端连接进水管3。
进水管3采用DN100的铁管,进水管3的一端连接连接管2,另一端连接灌浆站内的清水管路。
进水管3上设有闸阀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6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兽药或饲料配料添加剂配料罐
- 下一篇:一种水箱底部的涡旋清洗排污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