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及管道的贯穿密封装置及压缩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63753.4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6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远东;李明;李铁铭;王路轺;李树仁;窦玉超;李洪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22 | 分类号: | H02G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113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压板 下压板 楔形 张紧限位板 贯穿密封装置 压缩组件 装入 本实用新型 张紧元件 宽口端 窄口端 张紧端 底壁 电缆 相抵 密封能力 密封性能 偏移问题 限位平面 斜面结构 平移 张紧 张开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穿密封装置的压缩组件,包括内设楔形张紧端面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以及由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宽口端装入的楔形张紧元件;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窄口端设置有分别与二者的底壁相抵的张紧限位板。上压板和下压板相对的端面为楔形张紧端面,楔形张紧元件由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宽口端装入,装入过程中通过楔形张紧端面的斜面结构,推动上压板和下压板相互远离。上压板和下压板的窄口端设置张紧限位板,二者张开的过程中张紧限位板与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底壁相抵,使得上压板和下压板在张紧限位板的限位平面内平移,避免压缩组件发生偏移问题,保证密封性能,提高密封能力。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缆及管道的贯穿密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及管道贯穿密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缆及管道的贯穿密封装置及压缩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船舶或建筑物中分布多个独立功能的空间,并且一定会存在相邻两个空间危险等级不相同的情况,当有电缆或管道贯穿这样的相邻两个空间时,就要用一种方法来保证被破坏的结构物的完整性及隔热性能,由此贯穿密封件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领域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人们对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良好的密封效果,优异的隔热性能,简易的操作,可重复的使用以及对环境的“0”排放“0”污染都成为人们对该类产品不断追求的目标。
贯穿密封件在连通不同空间时,通过设置密封框架于相邻两个空间的墙体上,密封框架内堆叠不同管径规格的密封模块,由密封模块实现对电缆或管道的压装密封,不同的密封模块通过堆叠填充密封框架内部空间,为保证密封模块之间提供足够的压紧力保证密封性,在密封框架内设置压紧机构对密封模块提供压紧力,保证相邻密封模块之间挤压密封。
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缆贯穿装置中压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楔形结构的前拉块1`和后拉块2`,由螺栓组件3`带动相互靠近或远离,与上压板4`和下压板5`通过楔形面结构推动相互远离或接近,后拉块2`通过软带(6`、7`)与上压板4`和下压板5`连接为一体。四个楔形块为独立部件,由柔性软带(6`、7`)通过粘接连接,制造工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容易产生不良率带来成本提高。上压板和下压板之间通过垂直导向机构导向滑移,由于压紧机构上下两端面工作状态变化容易产生受力不均,使得上压板和下压板在位移过程中易产生偏移现象,影响密封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电缆贯穿装置的密封稳定性,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贯穿密封装置的压缩组件,以提高电缆贯穿装置的密封稳定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缆及管道的贯穿密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贯穿密封装置的压缩组件,包括内设楔形张紧端面的上压板和下压板,以及由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的宽口端装入的楔形张紧元件;
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的窄口端设置有分别与二者的底壁相抵的张紧限位板。
优选地,在上述压缩组件中,所述张紧限位板的中部设置有伸出至所述上压板和所述下压板之间的螺纹套管,所述楔形张紧元件的驱动端设置有与所述螺纹套管螺纹配合的张紧螺栓。
优选地,在上述压缩组件中,所述楔形张紧元件的中部开设有容置所述螺纹套管的张紧通孔,所述螺纹套管和所述张紧通孔间隙配合。
优选地,在上述压缩组件中,所述上压板、所述下压板和所述楔形张紧元件的表面均设置有柔性材质的密封压紧层,所述楔形张紧元件的驱动端嵌设有与所述张紧螺栓压装配合的金属预埋件;所述金属预埋件包括与所述螺纹套管同轴布置,且内径大于所述螺纹套管内径的第二螺纹套管。
优选地,在上述压缩组件中,所述上压板的顶部和所述下压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连接所述张紧限位板的弹性连接片,所述张紧限位板的表面贴附有柔性防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637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物楼层弱电分布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线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