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6995.0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935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黎德琳;陈晓凤;吕恒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许轲;徐冬涛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排 前排桩 锚杆 桩间土 双排 基坑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 协调变形 冠梁 筋砼 锚拉 受力 桩冠 抗变形能力 门架式结构 倾覆稳定性 承载能力 基坑支护 支护结构 分力 锚固 门架 下拉 悬壁 与门 预紧 张紧 桩体 抵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支护的前排桩、后排桩、锚杆,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分别设有前排桩冠梁和后排桩冠梁,且前排桩、后排桩的桩间设有桩间配筋砼板和桩间土,所述锚杆的顶部绕越后排桩至前排桩张紧锚固;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通过前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桩间配筋砼板及桩间土形成空间门架式结构,锚杆与门架共同受力、协调变形。本实用新型锚杆绕越后排桩的做法大幅提高了悬壁支护结构的倾覆稳定性、桩体抵抗锚杆下拉分力的承载能力、上部桩间土通过预应力得到预紧以更好发挥桩土整体性作用,锚杆、门架共同受力、协调变形,可以充分发挥双排桩及锚杆的优点,抗变形能力较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双排桩支护结构是指在地基土中设置两排平行桩,前后两排桩桩体呈矩形或梅花形布置,在两排桩顶设置圈梁,并用联系梁连接,沿坑壁平行方向,形成门字形空间结构,为空间超静定结构,整体刚度大,可以有效的限制基坑变形,在复杂多变的外荷载作用下,能自动调整支护结构本身的内力,使之适应复杂而又往往难以预计的荷载条件。
传统的双排桩加锚杆(索)结构中锚索设置于前排桩,锚索与后排桩无联系,该结构中后排桩相当于拉桩,无法发挥双排桩的特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刚度大、造价经济、适用于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或土质较差的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支护的前排桩、后排桩、锚杆,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的顶部分别设有前排桩冠梁和后排桩冠梁,且前排桩、后排桩的桩间设有桩间配筋砼板和桩间土,所述锚杆的顶部绕越后排桩至前排桩张紧锚固。
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和后排桩通过前排桩冠梁、后排桩冠梁、桩间配筋砼板及桩间土形成空间门架式结构,锚杆与门架共同受力、协调变形。
进一步的,所述前排桩、后排桩采用灌注桩、预制砼桩、工法桩、钢板桩或组合桩型中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锚杆的数量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采用双排桩后排拉锚基坑支护结构,前、后排桩通过前后排桩冠梁、砼板及桩间土形成空间门架式结构,前、后排桩可采用灌注桩、预制砼桩、工法桩、钢板桩或组合桩型;锚杆(索)绕越后排桩至前排桩张紧锚固。锚杆(索)绕越后排桩的做法大幅提高了悬壁支护结构的倾覆稳定性、桩体抵抗锚杆(索)下拉分力的承载能力、上部桩间土通过预应力得到预紧以更好发挥桩土整体性作用,锚杆(索)、门架共同受力、协调变形,可以充分发挥双排桩及锚杆(索)的优点,抗变形能力较强,施工工艺简单、快捷,造价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前排桩,2-后排桩,3-锚杆(索),4-前排桩冠梁,5-后排桩冠梁,6-桩间配筋砼板,7-桩间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双排桩后排锚拉基坑支护结构,包括用于基坑支护的前排桩1、后排桩2、锚杆3,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桩1和后排桩2的顶部分别设有前排桩冠梁4和后排桩冠梁2,且前排桩1、后排桩2的桩间设有桩间配筋砼板6和桩间土7,所述锚杆3的顶部绕越后排桩2至前排桩1张紧锚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6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杂地质深基坑联合支护
- 下一篇:一种组合式基坑围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