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5582.0 | 申请日: | 2018-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08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郭杰;程长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4 | 分类号: | C01B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5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分解壳体 氨分解 本实用新型 壳体内部 氢气装置 出气口 分解器 节能型 汽化器 右侧壁 进气口 汽化 第一换热器 分解 电加热管 顶部设置 分布设置 交错布置 节能环保 支架安装 储氨罐 进口端 镍触媒 左侧壁 换热 液氨 分隔 连通 能耗 覆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包括储氨罐、汽化器以及分解器,所述分解器包括分解壳体,分解壳体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分别沿着高度方向分布设置有多个隔板,分解壳体左侧壁上的隔板与右侧壁上的隔板在高度方向交错布置,隔板将分解壳体内部分隔形成S型气流通道,所述隔板外表面覆盖有镍触媒层,隔板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分解壳体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分解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进口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有利于大大降低后续汽化器对液氨进行汽化工作所需要的大量能耗,大大提升了氨分解效率,整个装置的节能环保性能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分解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
背景技术
废气净化(Flue gas purification)主要是指针对工业场所产生的工业废气诸如粉尘颗粒物、烟气烟尘、异味气体、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治理的工作。常见的废气净化有工厂烟尘废气净化、车间粉尘废气净化、有机废气净化、废气异味净化、酸碱废气净化、化工废气净化等。对于氨废气的回收通常是进行将氨分解生成氢气。
目前,工业上所使用的氨分解的分解炉为圆筒形,炉内的炉胆均采用耐高温不锈钢制成的筒,该筒有管式或“梅花桩”式,在管内安装电热丝,电热丝通电加热分解炉。炉胆管壁涂覆镍触媒,氨气气流径直穿过分解炉,在高温及炉胆管壁涂覆镍触媒作用下,氨分解为氮及氢混合气体。这技术的缺点是氨在分解炉内的气道很短,氨气流动很快,这样氨气在分解室的反应时间以及与催化剂的接触时间较短,反应不彻底,造成残余的没有分解的氨较多,反应效率低,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包括储氨罐、汽化器以及分解器,所述分解器包括分解壳体,分解壳体内部的左、右侧壁上分别沿着高度方向分布设置有多个隔板,分解壳体左侧壁上的隔板与右侧壁上的隔板在高度方向交错布置,隔板将分解壳体内部分隔形成S型气流通道,所述隔板外表面覆盖有镍触媒层,隔板上方通过支架安装有电加热管;所述分解壳体底部设置有进气口,分解壳体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进口端连通,第一换热器的换热出口端与冷凝器的进口端连通,冷凝器出口端与干燥筒的进口端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汽化器出口端连通,汽化器进口端通过管道与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架出口端连通,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架进口端通过管道与储氨罐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镍触媒层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凹陷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解壳体内部对应进气口设置有气体分布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解壳体内部对应出气口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管架出口端与汽化器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换热器将分解生成的高温气流对储氨罐中导出的液氨进行初步换热,提升液氨温度,有利于大大降低后续汽化器对液氨进行汽化工作所需要的大量能耗;分解壳体内部的隔板将分解壳体内部分隔形成S型气流通道,延长了氨气气流在分解壳体内运行时间,提高了氨气与镍触媒层的接触反应时间,镍触媒层表面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凹陷孔,有利于增大反应接触面积,从而大大提升了氨分解效率;分解反应后的气流经过冷凝和干燥后,即可回收使用,整个装置的节能环保性能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节能型氨分解制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思气体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55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过自动拉伸材料来装配塔斯林布的工装夹具
- 下一篇:一种氨气分解制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