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2832.5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7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涛;周清岭;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B01F7/04;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质垃圾 搅拌轴 微生物发酵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处理设备 电加热棒 加热油层 搅拌机构 搅拌桨叶 桨叶轴 发酵 转动 生化处理效果 智能 出料口 进料口 穿设 排出 电机 驱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电加热棒;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加热油层,所述电加热棒对应设置于加热油层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供有机质垃圾进入箱体内的进料口以及供有机质垃圾排出箱体的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有机质垃圾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穿设于箱体内的搅拌轴,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机;所述搅拌桨叶包括桨叶轴以及设置于桨叶轴端部的V型叶片,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有机质垃圾发酵时,可以充分搅拌,便于发酵,提高了有机质垃圾的生化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垃圾是居民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其成分非常复杂。我国许多城市常将垃圾粗略地分成有机、无机和有害三类。其中有机垃圾是指日常生活垃圾中可分解的有机物质部分。有机垃圾包括食物残渣、菜根、菜叶,动物蹄、角、瓜皮、果屑、蛋壳、鱼鳞、蛋壳、毛发、植物枝干、树叶、杂草、动物尸体、牲畜粪便等。
目前国内的有机质垃圾的处理工艺一般包括:首先将初步分拣于垃圾桶内的垃圾,输送至二次分拣台进行分类,经由二次分拣台分类完成之后,将有机质垃圾依次经过破碎和脱水之后,输送至生化仓内进行生化反应,最后得到有机质垃圾处理产物,最终得到的有机质垃圾处理产物可以输送出去进行回收再利用。
其中将有机质垃圾进行生化反应时,需要对有机质垃圾进行搅拌,但是现有的生化反应装置的搅拌效果较差,进而影响有机垃圾的生化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使得有机质垃圾在生化反应过程中充分搅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有机质垃圾处理设备的微生物发酵装置,包括箱体以及电加热棒;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加热油层,所述电加热棒对应设置于加热油层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供有机质垃圾进入箱体内的进料口以及供有机质垃圾排出箱体的出料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用于搅拌有机质垃圾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转动穿设于箱体内的搅拌轴,
设置于搅拌轴上的搅拌桨叶,
用于驱动搅拌轴转动的电机;
所述搅拌桨叶包括桨叶轴以及设置于桨叶轴端部且横截面呈V型的V型叶片,所述搅拌桨叶为多个,多个搅拌桨叶沿着搅拌轴的轴向呈螺旋分布。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有机质垃圾从进料口处进入箱体内部,开启电加热棒对加热油层进行加热,同时开启电机,电机将驱动搅拌轴转动,由于搅拌桨叶设置于搅拌轴上,因此搅拌桨叶将伴随搅拌轴一起转动。为了使得箱体内的有机质垃圾充分搅拌,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搅拌桨叶沿着搅拌轴的轴向呈螺旋分布,使得箱体内部的有机质垃圾充分搅拌。
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桨叶包括桨叶轴以及设置于桨叶轴端部的V型叶片,该种结构形式可以增大搅拌桨叶与有机质垃圾的接触面积,在搅拌过程中,V型叶片之间的区域可以将零碎的有机质垃圾汇拢,使得有机质垃圾实现充分搅拌。
在加热油层上开设有加油口,在加热油层内设置用于感知油温的温度传感器,以便调节加热油的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箱体内部分隔成相互连通的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所述搅拌轴转动穿过所述分隔板。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隔板将箱体内部分隔成两个发酵室,而且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将进料口设置于第一发酵室处,在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处均可设置出料口,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有机质垃圾从进料口处将有机质垃圾投入第一发酵室内,在第一发酵室内搅拌发酵之后,若不需要再次发酵,则可以经由出料口处排出,若还需要进一步发酵,可以将有机质垃圾从第一发酵室和第二发酵室的连通口处进入第二发酵室内,在第二发酵室内进行二次搅拌发酵,使得有机质垃圾得到充分的发酵,最后再经由出料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延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28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体式废漆渣减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油漆渣的再生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