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50937.7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0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浩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资源循环利用 微生物技术 微生物处理 暂存机构 污水处理 污泥泵 缓冲机构 导泥管 存储 污水处理技术 本实用新型 温度传感器 曝气装置 有效促进 进泥口 内固定 填料板 污泥 连通 增殖 微生物 水池 水体 监测 延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微生物处理机构,且微生物处理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暂存机构,所述暂存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底部的一侧,所述机体内固定安装有污泥泵,且污泥泵的进泥口与导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机构内。该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通过在微生物处理机构内设置曝气装置和填料板,从而能够有效促进水池内水体中微生物的增殖,通过在存储箱内设置温度传感器,从而能够有效监测存储箱内污泥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使排放水体达到排水标准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步骤,这样的处理过程即为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和餐饮等各个领域。
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曝气微生物处理法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处理方法,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污泥在完成污水处理工作后直接派出,这样的污水处理方式在耗费大量资源的同时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来保证污水处理工作的不间断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解决了现有曝气微生物处理法在处理过程中无法循环使用活性污泥以及增加工作人员负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利用微生物技术的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装置,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内设置有微生物处理机构,且微生物处理机构的下方设置有暂存机构,所述暂存机构的下方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底部的一侧,所述机体内固定安装有污泥泵,且污泥泵的进泥口与导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导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延伸至暂存机构内,且污泥泵的出泥口与输泥管的一端连通,所述输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与存储机构连通,且存储机构固定安装在机体内底部远离缓冲机构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处理机构包括曝气装置,且曝气装置设置在机体顶部的一侧,所述曝气装置的出气口与导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机体内腔顶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水池,且水池的顶部贯穿机体的顶部,所述导气管远离曝气装置的一端延伸至水池内,且水池内嵌有填料板,所述填料板的下方设置有集泥斗,且集泥斗的底端与排泥管的顶端连通,所述排泥管的底端贯穿水池的底部并设置有第一电动阀门,且水池的正面与出水管的一端焊接,所述出水管的内腔与水池的内腔连通,且出水管远离水池的一端贯穿机体的正表面并设置有第二电动阀门。
优选的,所述排泥管的底端与暂存机构连通,且暂存机构包括暂存箱,所述暂存箱内穿插有排泥管的底端和导泥管远离污泥泵的一端,且暂存箱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套,两个所述固定套内均穿插有固定杆,且两个固定杆的底端均焊接在机体的内底部上,所述暂存箱的内腔底部嵌有倾斜板,且暂存箱的下方设置有接触感应器,所述接触感应器设置在机体的内底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块,且固定块的底端镶嵌在机体的内底部内,所述固定块内固定连接有弹簧的底端,且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相背弹簧的一侧贯穿固定块的顶部并与暂存箱的底部紧密贴合,且缓冲块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内壁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且两个限位槽内壁相对的一侧分别与两个限位块相背缓冲块的一侧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的弹力大于暂存箱的自重,且弹簧的侧表面与固定块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浩,未经程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09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