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50302.7 | 申请日: | 2018-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颜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伯勒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烟气降温器 玻璃窑炉 烟道 烟囱 脱硫脱硝系统 热交换空气 脱硝反应器 烟气旁路 余热锅炉 玻璃窑 送风机 脱硫塔 主烟道 连通 烟气温度降低 临时检修 排放标准 烟气污染 依次连接 造价成本 指数降低 出口端 除尘器 进烟口 入口端 引风机 脱硝 烟气 排放 申请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包括玻璃窑、余热锅炉、烟囱,玻璃窑的主烟道与烟囱之间连接有余热锅炉、脱硫塔、除尘器和引风机,主烟道上连通连接有旁门烟道,旁门烟道上依次连接有第一烟气降温器、脱硝反应器、第二烟气降温器,经第二烟气降温器降温后的烟道与脱硫塔的进烟口连接,第一烟气降温器、第二烟气降温器的热交换空气入口端分别连接有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其热交换空气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烟囱连通连接。玻璃窑炉临时检修时,有效的将排放的烟气污染指数降低达到排放标准且造价成本低,第一烟气降温器可以有效的将烟气温度降低至340℃左右进入脱硝反应器,第二烟气降温器可以将脱硝后的烟气温度再度降低达到22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窑炉,特别是一种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的,玻璃窑余热锅炉提高了烟气的利用效率,但是烟气中的氮氧化物会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所以目前都采用SCR法对烟气进行脱硝处理,脱硝时所需的烟气温度一般为330~380℃,玻璃窑余热锅炉进口烟气温度在400~600℃之间,为了满足脱销需要的烟气温度,新设计余热锅炉,都是在一级蒸发器后引出去脱销的烟气,脱销后再回到二级蒸发器前,去脱销的烟气温度越高,对余热锅炉的损失越大;玻璃窑炉运行过程中,当有余热锅炉出现故障时需要临时检修时,窑炉烟气需要进行烟气处理后排放,如若烟气不经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及大的污染,传统的玻璃窑炉烟气旁路系统用备用余热锅炉,备用余热锅炉的投资成本高,且备用余热锅炉的运行欠稳定,若时间长,可能造成再次停炉;另一种常用的玻璃窑炉烟气旁路系统用传统的管式换热器,传统的管式换热器投资大,占地面积大,重量大,运输移动不方便,采用的碳钢管,传热系数小,易结垢,易腐蚀,清洗维修不方便,使用寿命短。传统低温烟冷器结构存在问题:1、腐蚀:烟温降至90℃以下,低于酸露点;2、积灰:酸结露后吸附灰尘,堵塞严重;3、压降:风机能力有限,阻力影响运行;4、安装空间:体积庞大,实施困难。投资性价比:投资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包括玻璃窑、余热锅炉、烟囱,玻璃窑的主烟道与烟囱之间连通连接有余热锅炉、脱硫塔、除尘器和引风机,主烟道上连通连接有旁门烟道,旁门烟道上依次连通连接有第一烟气降温器、脱硝反应器、第二烟气降温器,经第二烟气降温器降温后的烟道与脱硫塔的进烟口连通连接,第一烟气降温器、第二烟气降温器的热交换空气入口端分别连通连接有第一送风机、第二送风机,其热交换空气出口端分别通过管道与烟囱连通连接。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余热锅炉的烟道上分别设有取烟管道和回烟管道,取烟管道和回烟管道之间连通连接脱硝反应器。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第一烟气降温器、第二烟气降温器均包括换热装置,所述换热装置均采用薄壁不锈钢的宽流道板式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合理,制作方便;玻璃窑炉临时检修时,烟气经旁门烟道处理后再排放,其体积小、重量轻,运行快速有效,造价成本低,使用寿命更长,烟气降温器清洗维修方便,并且大大提高传热系数;有效的将排放的烟气污染指数降低达到排放标准且造价成本低,第一烟气降温器可以有效的将烟气温度降低至340℃左右进入脱硝反应器,第二烟气降温器可以将脱硝后的烟气温度再度降低达到220℃,其运行简单、快速、有效,结合使用宽流道板式换热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玻璃窑炉烟气旁路脱硫脱硝系统俯视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伯勒智能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伯勒智能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503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烧结炉排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