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时眼动识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9325.6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0612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忠雪;穆平安;戴曙光;倪怡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G06F3/01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移动杆 智能相机 触控屏 竖杆 计算机 本实用新型 识别装置 眼动 模块通信连接 导线电连接 数据线连接 便于携带 工业机械 固定智能 交通工具 小型设备 装置检测 万向架 正确率 用电量 电源 相机 驾驶 安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时眼动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智能相机;计算机,与智能相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触控屏,与计算机通过Wi‑Fi模块通信连接;万向架,包括用于固定智能相机的第一可移动杆、与第一可移动杆连接的第二可移动杆、与第二可移动杆连接的第一竖杆以及套设于第一竖杆外端的第二竖杆;以及电源,分别与智能相机、计算机、触控屏以及Wi‑Fi模块通过导线电连接,用于提供智能相机、计算机、触控屏以及Wi‑Fi模块所需的用电量。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检测速度快、正确率高且便于携带,适合安置在现代化工业机械、交通工具驾驶区域等各类需要小型设备的场合进行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时眼动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眼动信息能实时反映人类的心理变化及意识倾向,在各领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当下许多现有的眼动识别装置是通过PC来进行视觉处理的。然而PC用作主要计算处理单元体积过于庞大,不足以满足实际应用的环境要求,仅能作为实验环境测试之用。由此头盔式的眼动识别设备应运而生,这类产品虽能够部分解决无法携带的问题,但是使用者的舒适感较差,更重要的是运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却大大降低。
眼动信息获取和检测上也有很多难点。首先,被检测对象在眼睛自由转动和移动的过程中常伴随着头部自然而然的转动、倾斜和远近移动,如何选择一个可控、可靠的参考坐标是一个重要的难点。其次,若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测,那么光照强度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采集图像的质量。眼部关键区域是否有遮挡,也会影响到眼部区域特征信息的获取和识别。另外,人和人之间外貌不同,眼睛的长相也千差万别,如果算法没有因人而异的自适应性,就不会有较高的精确度,更无法谈量化分析。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眼动识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时眼动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时眼动识别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能相机;计算机,与智能相机通过数据线连接;触控屏,与计算机通过Wi-Fi模块通信连接;万向架,包括用于固定智能相机的第一可移动杆、与第一可移动杆连接的第二可移动杆、与第二可移动杆连接的第一竖杆以及套设于第一竖杆外端的第二竖杆;以及电源,分别与智能相机、计算机、触控屏以及Wi-Fi模块通过导线电连接,用于提供智能相机、计算机、触控屏以及Wi-Fi模块所需的用电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竖杆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圆形的且底部固定有多个滑轮的移动工作台。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竖杆的下端设有多个通孔,第二竖杆的上端设有固定孔,第二竖杆的上端设置有固定于固定孔上的并与通孔相配合的高度调节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智能相机具有KodakKAI-0340S单色CCD图像传感器。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因为采用的智能相机为工业级设备,所以可以高速采集图像,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采用的触控屏能够进行远程控制,所以检测过程中无需他人进行维护,从而节省了人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采用的万向架能够改变智能相机的拍摄角度,所以可使被测试者处于处于相机拍摄视角内,从而获取所需的图像。因为采用万向架底部设置有移动工作台,所以可以方便的更换检测位置。因此,本实施例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检测速度快、效率高、检测稳定、正确率高且节省了人力,适合放置在现代化工业机械、交通工具驾驶区域等各类需要小型设备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实时眼动识别装置的框架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93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身份识别设备
- 下一篇:数据中心列头柜显示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