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症患者康复训练步行辅助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48450.5 | 申请日: | 2018-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6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 发明(设计)人: | 宋洁琼;李善群;钟鸣;刘子龙;郝晟瑜;符翠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贾师英 |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症 患者 康复训练 步行 辅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康复训练步行辅助车,其包括大体呈四面围栏式的主体车架、带有手刹功能的定向轮和万向轮、挂设于主体车架上的悬吊式可拆卸座椅。该步行辅助车适用于下肢力量弱、需要恢复行走能力的重症患者和具有初步行走能力的患者,并具有安全性高、可控性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患者康复训练步行辅助车,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下肢力量弱、需要恢复行走能力的重症患者的步行训练辅助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病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然而,这些患者存活后的行动能力较发病前明显下降,如何提高危重症患者存活后的行动能力是一个重大问题。加强危重症患者病后康复,改善其自理能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减少家庭及社会负担。康复过程是艰难且缓慢的,ICU的危重患者病程普遍较长,存在多脏器功能受损,再加上患者长期卧床,导致营养不良、肌肉废用性萎缩(包括膈肌在内的呼吸肌群同样受累)、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等身体缺陷。其中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是危重症存活患者首要面对的康复问题,康复速度将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造成卧床相关并发症。因此病情稳定后,早期的步行训练将有利于危重患者疾病康复和远期预后。实践证明,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训练,身体恢复速度就会明显提高。因此,重症患者需要尽快恢复四肢活动、自主起卧、自主行走等能力。
目前临床ICU危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下床步行训练,由于缺少合适的辅助设备,主要依靠医生、护士、护工以及家属的帮助搀扶,费时费力,在当前医疗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常常无法满足所有的临床康复需求。即使市场上有一些辅助步行器材,但都设计简陋,只能提供较轻微的辅助支持,仅适合于康复后期患者使用。康复早期患者在做行走训练的初期,可能需要随身配备心电监护仪甚至移动式呼吸机等治疗设备,普通步行辅助车无法放置这些设备,而且市场上的步行辅助车都只有车架主体作为患者的支撑,无其他辅助支撑结构,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申请人的一项专利CN205494327U公开了一种重症患者步行训练辅助车,其包括主体车架及万向轮,主体车架上设有氧气瓶支架、引流袋挂钩、监护仪支架、移动呼吸机支架和补液架。但是该步行训练辅助车仅适合已经具有一定行走能力的患者,并不适合哪些刚刚能够下床走动、腿部力量尚弱的重症患者。一旦患者乏力滑倒,辅助车就会失控,造成患者摔倒受伤,容易酿成医疗事故。
由于越早进行步行训练越有利于康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设计,提高康复训练的安全性,扩大步行训练辅助车的使用患者群体,尤其是还能够适合下肢力量弱、需要恢复初步行走能力的重症患者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步行康复训练设备适用人群范围小、安全性不足的缺陷,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新型的重症患者康复训练步行辅助车,其有利于刚能够下床走动、下肢力量弱、有待恢复行走能力的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包含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重症患者康复训练步行辅助车,其包括主体车架、位于主体车架下方的定向轮和万向轮、挂设于主体车架上的悬吊式可拆卸座椅,其中所述主体车架大体呈四面围栏式框架,前面、左面和右面都分别包括两个以上、优选两个竖杆和两个以上比如两个、三个、或四个横杆,在后面即背侧可打开,供患者进出框架;所述定向轮带有手刹功能,刹车手柄设置于主体车架前面两侧的竖杆或者设置于主体车架前面的上方横杆上;所述悬吊式可拆卸座椅通过吊带挂在主体车架的前面、左面和右面的横杆上。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手刹功能是指松开手柄时完成刹车或制动、握紧手柄时轮子可转动。这样的手刹方式一方面有助于恢复患者的手部力量和活动功能;另一方便提高了步行辅助车的操作安全性,即,当患者乏力松手时,辅助车就会停止移动,避免失控滑倒。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万向轮设置在主体车架前面下部、而定向轮设置在主体车架后面下部。这样的位置设置便于患者控制前进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84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神卫生科用皮肤护理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心内科穿刺定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