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7366.1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17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龙玲;王海霞;夏通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龙玲;王海霞;夏通虎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林媛媛 |
地址: | 20006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通腔室 测漏 导热板 罩壳 传热装置 液冷 罩盖 本实用新型 工作流体 流道结构 出水口 入水口 渗出 体感 围设 侦测 连通 环绕 隔离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其包含一导热板、罩盖于导热板其中一面的一罩壳以及设置在罩壳之内的一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在导热板与罩盖之间围设形成一流通腔室以及环绕流通腔室且与流通腔室隔离的一测漏槽,罩壳上设置有连通流通腔室的一入水口以及一出水口,且测漏槽内设置有一流体感测探头以侦测渗出流通腔室的工作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液冷系统中所使用的液冷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能够侦测冷却液泄漏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高效能的电子装置运作时一般伴随产生大量热能,仅以风扇送风不及排除其产生的热能,因此液冷式散热装置常应用于高效能的电子装置。现有的液冷式散热装置一般包含有一水冷头以及连通水冷头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内注有工作流体,水冷头接触电子装置内的发热源,工作流体则通过水冷头热源进行热交换而移除发热源产生的热能。液冷式散热装置虽然具有良好的热交换效率,但是液冷式散热装置最大的缺点在于容易发生工作流体外泄。由于水冷头直接接触发热源(即电子元件),一旦工作流体泄漏发生在水冷头将溢流至电子元件造成电子装置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侦测冷却液泄漏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其包含一导热板、罩盖于导热板其中一面的一罩壳以及设置在罩壳之内的一流道结构,流道结构在导热板与罩盖之间围设形成一流通腔室以及环绕流通腔室且与流通腔室隔离的一测漏槽,罩壳上设置有连通流通腔室的一入水口以及一出水口,且测漏槽内设置有一流体感测探头。
本实用新型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其流道结构包含有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流通腔室内的多个鳍片且该些鳍片排列于入水口以及出水口之间,各鳍片的纵向沿导热板的表面延伸,且各鳍片分别连接导热板及罩壳。各鳍片可以凸出形成在导热板的表面且横向凸伸至接触罩壳。各鳍片也可以凸出形成在罩壳的内表面且横向凸伸至接触导热板。
本实用新型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其可在导热板及流道结构之间夹设有一内密封圈。也可以在罩壳及流道结构之间夹设有一内密封圈。内密封圈环绕流通腔室,且测漏槽环绕内密封圈。流道结构包含有环绕流通腔室的一环壁,环壁的顶缘开设有一沟槽且内密封圈嵌设在沟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其罩壳的外缘形成有一沟槽,沟槽环绕测漏槽,沟槽内嵌设有一外密封圈,且外密封圈被夹持在导热板及罩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传热装置,其罩壳内设置流道结构测漏槽,工作流体沿着流道结构流动,一旦导热板及罩壳之间发生渗漏,测漏槽内的流体感测探头能够侦测到渗出流通腔室的工作流体并且传送相对应的信号以供进行相对应的处理动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至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4至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可测漏液冷传热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20 发热源
30 工作流体
100 导热板
200 罩壳
201 沟槽
202 测漏槽
210 流通腔室
211 入水口
212 出水口
220 单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龙玲;王海霞;夏通虎,未经上海绿曜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龙玲;王海霞;夏通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73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冷散热机构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电子通讯元器件散热除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