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5739.1 | 申请日: | 2018-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40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康娣;郭芳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康娣 |
主分类号: | H01M4/04 | 分类号: | H01M4/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座 电机 石墨烯 转轴 本实用新型 电池负极 制备装置 研磨 炭微球 环氧树脂 聚乙烯 电池负极材料 柠檬酸 螺栓 醇和丙酮 醇类溶剂 连接机构 研磨处理 混合物 输出端 外侧壁 下料口 研磨辊 烘干 转动 清洗 应急 配合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柱,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二转轴的作用使研磨辊对烘干之后的环氧树脂、与柠檬酸和醇类溶剂的混合物进行研磨,而研磨过后的炭微球就会通过下料口进入到底座内,再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的转动完成炭微球、聚乙烯醇和丙酮的混合,这样大大的加快了石墨烯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速度,另外通过连接机构和螺栓的配合便于对底座进行清洗,从而便于人们在应急时进行其它流程中的混合和研磨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电池,利用锂离子在石墨烯表面和电极之间快速大量穿梭运动的特性,开发出的一种新能源电池,其中石墨烯电池的负极制备的过程中需要将环氧树脂、与柠檬酸和醇类溶剂的混合均匀,在惰性气体的作用下,升温炭化,放冷之后,再通过氢氧化钠进行洗涤,再进行烘干,烘干之后再进行研磨,得到炭微球,再将炭微球与聚乙烯醇和丙酮混合,从而便于得到改性炭微球,而改性炭微球是石墨烯电池负极的材料之一,但目前在制备炭微球时研磨并与之后的聚乙烯醇和丙酮混合分开进行,大大的降低其生产速率,同时不易对混合的装置进行清洗,这样在石墨烯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多个混合装置,这样不仅增加生产成本,同时当其中一台设备出现问题,而其它设备不能进行紧急生产。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石墨烯电池负极材料生产时由于研磨和混合分开进行而导致增加生产时间和不易清洗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柱,所述底座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贯穿底座并与底座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连接有多个搅动板,所述搅动板上设有多个通口,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机构,所述底座的侧壁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位于底座的正上方,所述活动座的顶部设有研磨槽,所述活动座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远离第二电机的一端贯穿活动座并与研磨槽的内侧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套接有研磨辊,所述研磨槽的内底部设有下料口。
优选地,所述出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底部的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两侧的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多根限位杆,所述活动座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固定板对应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套接在限位杆上。
优选地,多根所述限位杆的顶部通过顶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栓,所述限位杆上设有与螺栓对应的多个螺纹槽。
优选地,所述活动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与固定框对应的收纳槽,所述固定框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层,所述收纳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密封层对应的第二密封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电机和第二转轴的作用使研磨辊对烘干之后的环氧树脂、与柠檬酸和醇类溶剂的混合物进行研磨,而研磨过后的炭微球就会通过下料口进入到底座内,再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一转轴的转动完成炭微球、聚乙烯醇和丙酮的混合,这样大大的加快了石墨烯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速度,另外通过连接机构和螺栓的配合便于对底座进行清洗,从而便于人们在应急时进行其它流程中的混合和研磨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石墨烯电池负极制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康娣,未经李康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5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内置引酸管的酸壶
- 下一篇:一种多层体及电极及电化学储能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