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5071.0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78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3 |
发明(设计)人: | 魏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15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王孝明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植管 本实用新型 活塞挤压 甲状旁腺 自体移植 活塞杆 推送 移植 可拆卸的 一端开放 制造成本 中心加工 注液通道 装置结构 开放端 破碎刀 破碎 贯通 伸出 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包括移植管,移植管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移植头,移植管的另一端开放,移植管内靠近移植头的位置安装有破碎刀网;所述的移植管内还安装有活塞挤压头,活塞挤压头上固定有活塞杆的一端,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移植管的开放端;所述的活塞挤压头和活塞杆的中心加工有贯通的注液通道。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集破碎、推送和液体推送于一体,使得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效率高,速度快,降低了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制造成本低,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领域,涉及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具体涉及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
背景技术
甲状旁腺是贴附于甲状腺侧叶后缘的黄色、鲜栗色或红色的打斗杨的扁圆形小体,其血液供应来自于甲状腺上、下动脉的细小分支及交通支,甲状腺手术时很难避免其损伤,尤其是根治性手术或复发性手术。自从1926年首次报道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并取得一定疗效后,国内外学者对装状旁腺字体一致开展了广泛的探索,目前甲状旁腺自体移植已经被广泛应用。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移植方式主要有带血管蒂甲状旁腺移植、甲状旁腺组织颗粒移植、微囊化甲状旁腺组织、细胞移植和甲状旁腺细胞输注移植。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的移植部位主要有肌肉、皮下和其它部位。但是现有技术中针对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没有专用的装置,都是医生手工移植,因此亟待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手工移植效率低下,医疗人员劳动强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甲状旁腺的自体移植装置,包括移植管,移植管的一端安装有可拆卸的移植头,移植管的另一端开放,移植管内靠近移植头的位置安装有破碎刀网;
所述的移植管内还安装有活塞挤压头,活塞挤压头上固定有活塞杆的一端,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移植管的开放端;
所述的活塞挤压头和活塞杆的中心加工有贯通的注液通道。
本发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破碎刀网由相互交错排布的刀片组成,刀片的刀刃位于破碎刀网远离移植头的一侧。
所述的注液通道位于活塞挤压头上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
所述的注液通道上配套有封堵杆,所述的封堵杆包括杆体、杆体外包覆有密封层,杆体的一端安装有推拉环。
所述的注液通道上配套有注液针头,注液针头上设置有一段密封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集破碎、推送和液体推送于一体,使得甲状旁腺自体移植效率高,速度快,降低了医疗人员的工作强度。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使用,制造成本低,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破碎刀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I型那些的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移植管,2-移植头,3-破碎刀网,31-刀片,32-刀刃,4-活塞挤压头,5-活塞杆,6-注液通道,7-单向阀,8-封堵杆,81-杆体,82-密封层,83-推拉环,9-注液针头,91-密封套,10-甲状旁腺。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50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单手使用的按钮式注射器的伸缩传动芯杆
- 下一篇:改良胰岛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