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引导排气方向的防雾口罩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44818.0 | 申请日: | 2018-05-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啸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啸林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刘静静 |
地址: | 31001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罩体 连通 防雾口罩 排气腔 吸气腔 两层 本实用新型 排气导管 引导排气 边缘密封 连接部位 吸气导管 眼镜镜片 横隔膜 排气口 吸气口 雾气 侧方 呼出 空腔 排放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引导排气方向的防雾口罩,包括罩体以及连接在罩体两侧的系带,所述罩体包括内、外两层,两层的边缘密封固定,两层之间的空腔通过横隔膜分为吸气腔和排气腔;在内层处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口,以及与排气腔连通的排气口;在内、外层的连接部位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导管,以及与排气腔连通的排气导管;使用状态下,所述排气导管的出口朝向罩体下方或侧方。本实用新型防雾口罩,通过对进出气流方向的引导,避免无组织气流排放造成人体冬季呼出雾气对眼镜镜片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尤其是可防止使用者佩戴眼镜镜片形成雾气的防雾口罩。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防护用具,一是用于减少和防止佩戴者体内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等进入空气,对周围人体造成二次交叉感染;二是用于减少或者组织空气中的有害颗粒包括病菌、病毒、悬浮颗粒、有害气体等吸入人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佩戴者吸入纯净的空气,广泛应用于劳动防护、保健领域,特别是在某些污染程度高的环境,佩戴有效防护的口罩成为必须防护工具;三是用于室外活动的群体,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的条件,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暖保温的防护作用。
目前现有的口罩由于其形状与人体面部不密合,一方面人体体内的病毒会从不密合处泄漏出去造成二次交叉感染,另一方面空气中的危险物,同样会通过不密合处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在这种情况下,现有口罩很难保障口罩使用者的健康或者周围人群的健康。尽管可以通过调整系带松紧程度来加强口罩与人体面部的结合,但是这容易引起人体的极大不舒适,
另外对于由于各种原因需要佩戴框架式眼镜的口罩使用者,一致存在很大的雾气困扰,呼出的含有大量水汽的气体容易通过口罩上部与面部的缝隙向上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形成雾气,干扰他们的视线。特别是在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的室外活动如骑自行或者走路、空调房间作业、特种工作如手术医师等,特别对于室外空气温度较低时,骑自行者由于视线受阻,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结构的防雾口罩,通过对进出气流方向的引导,避免无组织气流排放造成人体冬季呼出雾气对眼镜镜片的影响,进而提高安全性和舒适性。
一种可引导排气方向的防雾口罩,包括罩体以及连接在罩体两侧的系带,所述罩体包括内、外两层,两层的边缘密封固定,两层之间的空腔通过横隔膜分为吸气腔和排气腔;
在内层处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口,以及与排气腔连通的排气口;
在内、外层的连接部位设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导管,以及与排气腔连通的排气导管;使用状态下,所述排气导管的出口朝向罩体下方或侧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内、外两层以及之间的横隔膜形成吸气腔和排气腔,使用状态下,吸气口与鼻部位置相应,排气口与口部位置相应,上部的吸气腔主要作用是将外界新鲜空气导入人体呼吸道,气流依次经由吸气导管、吸气腔和吸气口进入鼻腔,其中人体吸入的80%以上的空气从吸气腔进入,其余空气通过罩体与人体面部接触的缝隙吸入。下部的排气腔主要作用是排出人体呼出的气体,气流通过口腔再依次经由排气口、排气腔和排气导管排出,其中口腔呼出的80%以上的空气从排气腔排至口罩外部,其余空气通过罩体与人体面部接触的缝隙排出。
排气导管和进气导管可以采用内径为3~10mm的塑料导管,外形可以采用圆形、椭圆形或者其他略扁的导管。系带采用3~5mm宽棉布带,通过缝合线、绑扎等形式与内、外层的边缘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内、外两层采用气密性材料,两层的边缘通过粘合、缝合或热熔方式固定,所述吸气导管和排气导管的外壁密封固定在两层之间。
由于排气导管的出口朝向罩体下方或侧方,因此可以避免呼出的热气流在使用者眼镜镜片上结雾,为了实现良好的导流,与横隔膜、以及内、外层与排气腔接触的部位采用气密性材料。
当然,内、外两层均采用气密性材料可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啸林,未经余啸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44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