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8153.2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54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曲斌;段有龙;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1/36;F28F9/2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管 螺旋翅片 套管换热器 螺旋射流 螺旋流道 内管 本实用新型 螺旋翅片管 扰流柱 上端板 射流孔 下端板 壳程 不规则流动 流动边界层 传热效果 壳程出口 壳程进口 内管外壁 扰流元件 外侧边缘 内壁 射流 紧贴 外围 封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所述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的外管两端分别设外管上端板和外管下端板,将壳程通道的两端进行封闭;靠近外管上端板的外管一侧设壳程出口,靠近外管下端板的外管另一侧设壳程进口;所述内管为螺旋翅片管,其外围沿纵向设有螺旋翅片,螺旋翅片的外侧边缘紧贴外管的内壁,在壳程通道中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流道中的内管外壁上设有多个扰流柱,螺旋翅片上设有多个射流孔。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中,内管采用螺旋翅片管,通过螺旋翅片、扰流柱构成扰流元件,形成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螺旋流道和不规则流动;螺旋翅片上还设有射流孔形成射流,破坏流动边界层,提高传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强化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化工行业中,套管换热器因结构简单、可承载高压而被广泛应用。套管换热器包含内管和外管,高温介质与低温介质通过内管壁传热,达到换热的目的。但是常规的套管换热器的内管与外管均采用光滑直管,两者之间缺少扰流元件,流体稳定缓慢流动,难以破坏流动边界层,导致传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所述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的内管采用螺旋翅片管,通过螺旋翅片、扰流柱构成扰流元件,形成内管与外管之间的螺旋流道和不规则流动;螺旋翅片上还设有射流孔形成射流,破坏流动边界层,提高传热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包括由外管和内管同心套设在一起的换热器本体,外管与内管之间为壳程通道,内管中为管程通道;所述内管的两端延伸至外管对应端面之外,内管的上端为管程进口,内管的下端为管程出口;外管的上端设外管上端板,外管的下端设外管下端板,外管上端板和外管下端板将壳程通道的两端进行封闭;靠近外管上端板的外管一侧设壳程出口,靠近外管下端板的外管另一侧设壳程进口;所述内管为螺旋翅片管,其外围沿纵向设有螺旋翅片,螺旋翅片的外侧边缘紧贴外管的内壁,在壳程通道中形成螺旋流道;螺旋流道中的内管外壁上设有多个扰流柱,螺旋翅片上设有多个射流孔。
所述螺旋翅片为等螺距螺旋翅片,扰流柱沿相同的螺旋轨迹均匀设置在相邻螺旋翅片中间,且多个扰流柱沿螺旋方向均匀设置。
所述射流孔在靠近内管一侧的螺旋翅片上开设,且多个射流孔沿螺旋翅片的螺旋方向均匀开设。
所述射流孔为方形通孔、圆形通孔、椭圆形通孔或菱形通孔。
所述扰流柱的伸出端端面紧贴在外管的内壁上,对内管形成支撑。
所述扰流柱与射流孔沿螺旋翅片的螺旋方向间隔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螺旋翅片管作为内管,增加了套管换热器的传热面积,能够提高单位质量的传热面积,有效降低套管换热器成本;
2)螺旋翅片在内管和外管之间构成矩形螺旋流道,扰流柱能够阻挡流体规则流动,促进流体强烈扰动,从而减小传热阻力,强化传热;
3)螺旋翅片上设射流孔,可改善流体流路,增加轴向射流,促进流体在螺旋通道中的螺旋与轴向不规则运动,破坏传热边界层,进一步强化传热效果;
4)射流孔与扰流柱间隔布置,有利于流路顺畅运行,达到扰流和射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螺旋射流套管换热器的透视图。
图2图1中的A-A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81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