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称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6139.9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1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兵;卢娟娟;戴平;韩蔚;马振珠;邓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G01G23/00;G01G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2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称量单元 样品放置单元 机械手 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传输单元 自动称量系统 本实用新型 支撑平台 称量 称量结果 称量系统 待测样品 数据输出 称取 传送 | ||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包括,支撑平台、称量单元、样品放置单元、机械手、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将待测样品在称量单元与样品放置单元之间转移,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称量单元称取的数据输出,并传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称量单元、样品放置单元与机械手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称量系统对待测样品进行称量,提高了称量速率,同时提高了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样品称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称量系统。
背景技术
烧失量是样品成分定量分析时的特殊测定项目,通常是指样品中二氧化碳和化合水等高温下的挥发成分。烧失量结果的本质就是样品在高温下灼烧前后样品重量的减少率。测定方法是首先用分析天平分别称量坩埚和样品的重量,然后再将样品放到坩埚里,一并放入高温炉中灼烧,然后再称量灼烧后坩埚和残余样品的重量,进而计算样品在高温下挥发的重量,所求挥发的重量占样品重量的分数就是烧失量结果。因此,测定烧失量的方法中的测量步骤主要是对坩埚、待测样品和灼烧后样品与坩埚合量的三个称量过程。
目前,由于建筑物等施工场地的需求的提高,对水泥的物理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对水泥或其原材料等物料的烧失量的测量的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现有技术中,常采用万分之一天平对烧失量测定过程中各组分的质量进行称量,然而,精确度为万分之一的分析天平的读数为小数点后4位,且,一个样品的烧失量的计算,通常需进行3次读数,且,常规试验中,通常需要设置至少3次重复试验,求多个重复试验的平均值作为待测样品的烧失量,再者,人工读数,很容易出现统计错误的现象,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且,浪费试验人员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称量系统,提高了样品称量的效率和准确性,采用该方法进行烧失量的测定,能够采用智能机械手自动将坩埚从特定位置转移到分析天平上,称量并记录重量后,再自动将天平上的坩埚移回原位位置。根据待称量坩埚的数量,可设置多个特定位置,从而实现对多个坩埚的自动测定,进而提高了烧失量测定过程中样品称量的效率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包括,支撑平台、称量单元、样品放置单元、机械手、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机械手将待测样品在称量单元与样品放置单元之间转移,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于将称量单元称取的数据输出,并传送至数据处理单元,所述称量单元、样品放置单元与机械手均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其中所述的称量单元、样品放置单元与机械手均固定在所述支撑平台上。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采用虚拟十字交叉线将所述支撑平台分为四个部分,定义所述十字交叉线为横轴和纵轴,将所述四个部分看做四个象限,所述称量单元固定在第一象限内,所述样品放置单元固定在第二象限内,所述机械手固定在第三象限与第四象限之间。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其中所述的称量单元包括感应部件,所述感应部件用于感应机械手的接近或远离,进而控制称量单元的门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其中所述的样品放置单元包括样品架和固定平台。
优选的,前述的一种自动称量系统,其中所述样品架包括多个规则排列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用于放置待测样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61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捞起实验物体用具
- 下一篇: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