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供气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1445.3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07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韩文庆;杨毅坤;何安国;王建让;王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钢新锐稀有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邯钢锐达气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0 | 分类号: | F17C7/00;F17C5/06;F17C13/02;F17C13/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刘伟 |
地址: | 056015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阀 纯化器 进气口 集装 出气口 计量阀 减压阀 高压供气系统 本实用新型 膜压机 产品品质 连续供给 生产效率 污染环节 原料气瓶 原料气体 产品瓶 出气端 传统的 分析仪 混合气 接气源 进气端 并联 阀门 供气 分析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压供气系统,其包括膜压机、纯化器、分析仪、计量阀、两个减压阀、六个控制阀和两个集装格,所述膜压机的进气端接气源,出气端接纯化器的进气口,所述分析仪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两个减压阀与纯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第一控制阀的一端接纯化器的出气口,另一端经第二控制阀接第一集装格并依次经第三控制阀和计量阀接产品瓶,第四控制阀的一端接纯化器的出气口,另一端经第五控制阀接第二集装格并经第六控制阀接计量阀的进气口。本实用新型用两个并联的集装格代替传统的原料气瓶组,实现了原料气体在系统内的连续供给,通过操作阀门即可完成供气,不仅减少了污染环节,保证了产品品质,而且提高了混合气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混合气的高压纯化供气系统,属于气体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体制造厂生产混合气时,需要将各组份气体以一定的占比充入产品瓶,为了精确控制每种气体组份的充入量并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过程中首先是以大流量高速充入组份气体,而后再以极小流量缓慢充入,以实现对充装终点的精确控制。由于前后充装速度差异巨大,无法使用增压设备提供的在线气源。
目前,气体制造厂一般都是采用原料气瓶组给产品瓶供气,充气过程如图1所示。来自气源1的原料气体先经膜压机2增压,再由纯化器3纯化后充入多个原料气瓶(图1中的第一原料气瓶20a、第二原料气瓶20b和第三原料气瓶20c)中,然后利用分析仪依次对各原料气瓶中的气体进行分析,分析合格后组成气瓶组,最后按照以下方法对产品瓶进行充气:将第一原料气瓶与产品瓶连接,二者均压后断开,将第二原料气瓶与产品瓶连接,第二瓶原料与产品瓶均压后改为第三瓶,以此类推,直至产品瓶中组份气的量达到要求。
这种供气方式存在以下弊端:
一、每支原料气瓶都是单独个体,与产品瓶连接和切换时会接触空气,系统污染风险大,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二、为防止污染,每次切换原料气瓶时系统都要做抽空置换处理,这样就拖慢了生产速度。
三、每支原料气瓶都是单独包装,盛装高纯气体后都需单独进行分析,5N尤其是6N纯度瓶装气体的分析时间很长,严重影响了气体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高压供气系统,以提高混合气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供气系统,构成中包括膜压机、纯化器、分析仪、计量阀、两个减压阀、六个控制阀和两个集装格,所述膜压机的进气端接气源,出气端接纯化器的进气口,所述分析仪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两个减压阀与纯化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连接,第一控制阀的一端接纯化器的出气口,另一端经第二控制阀接第一集装格并依次经第三控制阀和计量阀接产品瓶,第四控制阀的一端接纯化器的出气口,另一端经第五控制阀接第二集装格并经第六控制阀接计量阀的进气口。
上述高压供气系统,所述计量阀包括粗调计量阀和细调计量阀,所述粗调计量阀和细调计量阀的出气口接产品瓶,进气口与第三控制阀和第六控制阀连接。
上述高压供气系统,构成中还包括两个吹扫阀,第一吹扫阀的一端接在第一控制阀与第二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接大气,第二吹扫阀的一端接在第四控制阀与第五控制阀之间的管路上,另一端接大气。
上述高压供气系统,所述控制阀和吹扫阀均为隔膜阀。
本实用新型用两个并联的集装格代替传统供气装置的原料气瓶组,实现了原料气体在系统内的连续供给,通过操作系统内阀门即可完成原料气的分析和阶梯高压供气,不仅减少了污染环节,保证了产品品质,而且大大提高了混合气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钢新锐稀有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邯钢锐达气体有限公司,未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钢新锐稀有气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邯钢锐达气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14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供氢系统
- 下一篇:一种石油液化气输送管道中液化气残液汽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