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腰骶人工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30383.4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58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马信龙;苗军;李健;袁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白杨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钉道 腰骶 假体 本实用新型 人工假体 椎弓根螺钉 二次伤害 方案解决 固定设置 管状结构 痛苦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骶人工假体,包括:假体本体;钉道,钉道呈管状结构,钉道固定设置在假体本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腰骶位置手术时,需要从后路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从而带来二次伤害并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假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腰骶人工假体。
背景技术
椎体肿瘤、严重粉碎性骨折以及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等,常引起椎体的破坏,并可能导致脊髓、神经损害或出现椎节的塌陷及脊柱的成角畸形。神经功能障碍或成角畸形明显者常需行椎体切除术。
人工椎体的出现为脊柱肿瘤、脊柱结核及外伤患者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治疗方法。目前的人工椎体替代物大致可分为填充型(骨水泥)、支撑型(钛网)及支撑固定型。由于设计的不同,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亦有不同。而腰骶部分的手术又存在手术难度大,需要更好的结构稳定性等要求。尤其当发生需要进行前路手术时,往往仍然需要配合后路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带来二次伤害和患者的痛苦,手术费用也会增加更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骶人工假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腰骶位置手术时,需要从后路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从而带来二次伤害并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腰骶人工假体,包括:假体本体;钉道,钉道呈管状结构,钉道固定设置在假体本体上。
进一步地,假体本体包括脊椎假体,钉道包括椎弓根钉道,椎弓根钉道固定设置在脊椎假体上。
进一步地,椎弓根钉道为两个,两个椎弓根钉道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脊椎假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椎弓根钉道穿设在第一通孔内,并且椎弓根钉道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内。
进一步地,脊椎假体包括上终板层和下终板层,上终板层与相邻的脊椎配合,下终板层与骶骨配合,其中,上终板层的表面上和/或下终板层的表面上设置有多孔结构。
进一步地,脊椎假体上设置有植骨孔,植骨孔沿上下方向贯通脊椎假体。
进一步地,假体本体还包括骶骨前路板,骶骨前路板的一端连接在脊椎假体的侧壁上,骶骨前路板的另一端沿下方延伸。
进一步地,钉道还包括固定设置在骶骨前路板上的骶骨钉道。
进一步地,骶骨钉道为两个,两个骶骨钉道之间具有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骶骨前路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骶骨钉道穿设在第二通孔内,并且骶骨钉道固定设置在第二通孔内。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假体本体上固定设置管状的钉道,进而使得在进行手术时,螺钉可以从钉道内穿入并从前路进行打螺钉操作,从而不必再从后路进行手术,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腰骶位置手术时,需要从后路进行椎弓根螺钉的固定,从而带来二次伤害并增加患者痛苦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腰骶人工假体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腰骶人工假体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腰骶人工假体的多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3038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杵臼关节填充骨块
- 下一篇:一种稳定性强的多种加强型同种异体骨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