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9723.1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80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秀婷;赖敏军;高驾;唐昌尧;张东方;龚有才;刘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8 | 分类号: | E04G2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56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撑杆 透气布袋 挡片 建筑物顶部 静态破碎 注浆管 扭杆 本实用新型 辅助装置 伞撑装置 伸入 竖直 下端 垂直向上 开口密封 两端开口 内部中空 上端开口 施工安全 有效解决 上端 开口处 可重复 冲孔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辅助装置,包括伞撑装置、透气布袋、注浆管、扭杆和挡片,伞撑装置的撑杆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透气布袋的开口处与撑杆上端的开口密封相连,注浆管的一端从撑杆下端经由撑杆的内部伸入到透气布袋内,注浆管的另一端处在撑杆外;挡片设置在透气布袋内,扭杆的一端从撑杆下端经由撑杆的内部伸入到透气布袋内,并与挡片相连接,扭杆的另一端处在撑杆外,挡片的面积大于等于撑杆上端开口的面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装置有效解决了在建筑物顶部垂直向上静态破碎施工困难以及冲孔等问题,具有施工安全,操作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态破碎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静态破碎又称无声破碎,属于化学物理范畴的低爆速,低爆力,无震动,无噪音,无飞石和无有害气体的一种安全、可靠和环保的控制爆破,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尤其在一些防爆要求较高的特殊施工场地,传统的施工方法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静态破碎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此类问题。
钻孔是静态破碎施工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钻孔方向一般情况是根据被破碎体的位置、形状采用风钻垂直向下打孔、也可打水平孔、斜孔等以提高破碎效果,然而,对被破碎体垂直向上打孔并实施静态破碎的工艺鲜有报道。在工程实际中,对建筑物顶部实施静态破碎的案例较多,如对煤巷顶板进行卸压时,经常采用静态破碎的方法进行施工,再如对建筑物顶部梁构件等进行静态破碎拆除,然而传统静态破碎方法很难控制静态破碎剂的倒流现象,冲孔现象也时常发生,一方面浪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因此,研究对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装置及其施工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辅助装置,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建筑物顶部竖直方向上静态破碎的辅助装置,包括伞撑装置、透气布袋、注浆管、扭杆和挡片,伞撑装置的撑杆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结构,透气布袋的开口处与撑杆上端的开口密封相连,注浆管的一端从撑杆下端经由撑杆的内部伸入到透气布袋内,注浆管的另一端处在撑杆外;挡片设置在透气布袋内,扭杆的一端从撑杆下端经由撑杆的内部伸入到透气布袋内,并与挡片相连接,扭杆的另一端处在撑杆外,挡片的面积大于等于撑杆上端开口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将带有注浆管及伞撑装置的透气布袋置于倒锥形孔内,然后将伞撑装置展开,利用伞撑装置将整个辅助装置固定在倒锥形孔中,再通过注浆管向透气布袋内注入静态破碎剂浆液,注满后拔出注浆管,同时转动扭杆让挡片将撑杆上端开口完全遮挡住,防止通过注浆管注入到透气布袋内的静态破碎剂浆液通过撑杆的内部倒流,最后即可实现静态破碎,通过该装置有效解决了在建筑物顶部垂直向上静态破碎施工困难以及冲孔等问题,具有施工安全,操作方便,可重复利用等优点。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伞撑装置包括伞布、伞骨、撑杆和卡扣,伞布通过伞骨固定在撑杆上,伞布在伞骨的作用下所展开的面积大于待处理建筑物上所开的倒锥形孔的小径端的面积,卡扣设置在撑杆上,卡扣与伞骨相匹配。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稳定的将透气布袋限制在倒锥形孔内,以便向透气布袋内注入静态破碎剂浆液,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实现重复利用。
进一步,伞布由透气不透水材料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防止冲孔问题。
进一步,挡片采用钢材制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是:在承受静态破碎剂浆液的压力下能稳定堵住撑杆上端的开口。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97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