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处理食材的锅铲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27071.8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9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孟庆林 | 
| 主分类号: | A47J43/28 | 分类号: | A47J43/28;B26B13/22 | 
| 代理公司: | 深圳益诺唯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47 | 代理人: | 肖婉萍 | 
| 地址: | 4637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铲 铲把 铲板 食材 剪刀组件 本实用新型 刀把 剪切面 铰接 剪切 垂直的 变小 炒锅 刀身 剪碎 入味 指圈 剪刀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处理食材的锅铲,包括:铲板、设置在所述铲板上的铲把、铰接在所述铲把上的剪刀组件;其中,所述剪刀组件包括刀身及铰接在所述铲把上的刀把,所述刀身上设置一第一剪切面,所述铲板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剪切面相适应的第二剪切面,所述铲把与所述刀把上设置有与所述铲板垂直的指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锅铲上设置剪刀组件,使锅铲具有剪刀的功能,能够在高温的炒锅内对食材进行剪碎处理,使食材变小更加入味,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便于推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厨房炊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处理食材的锅铲。
背景技术
锅铲是厨房烹饪中必不可少的用具,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锅铲大多结构单一,在炒菜的过程中,有时候发现在切菜时食材没有切到足够小,不容易入味和上盘,有时候食材在锅内变硬成型(比如炒鸡蛋)需要打碎,这都需要对食材进行小体积化的处理,而最学用的方法是利用锅铲与炒锅摩擦碰撞来进行切断,以达到打碎食材的目的,但这种做法声音很大,费力的同时又对炒锅极不友好,会使炒锅受到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处理食材的锅铲。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处理食材的锅铲,包括:铲板、设置在所述铲板上的铲把、铰接在所述铲把上的剪刀组件;其中,所述剪刀组件包括刀身及铰接在所述铲把上的刀把,所述刀身上设置一第一剪切面,所述铲板上设置一与所述第一剪切面相适应的第二剪切面,所述铲把与所述刀把上设置有与所述铲板垂直的指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剪切面设置在所述铲板的一侧边上,所述第一剪切面与所述第二剪切面相适应设置,所述铲把与所述铲板在该侧边处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所述铲把连接在所述铲板的侧边,所述铲板的侧边与所述刀身能更好的夹取食材,而不会被所述铲板所干扰。
优选的,所述铲板上竖向设置剪切槽,所述第二剪切面设置在所述剪切槽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剪切面与所述第二剪切面相适应设置,所述铲把设置在所述剪切槽后方与所述铲板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所述铲把连接在所述铲板的中部,符合人们使用锅铲的习惯,同时,所述剪切槽也可以起到滤汁的作用,使炒菜在上盘时不会有太多的油汁。
优选的,所述铲板上竖向设置凸台,所述第二剪切设置在所述凸台的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剪切面与所述第二剪切面相适应设置,所述铲把设置在所述凸台后方与所述铲板连接。这样的设置使所述铲把连接在所述铲板的中部,符合人们使用锅铲的习惯,同时,所述刀身、所述凸台与所述铲板三者形成铡刀结构,可以将食材剪断得更加彻底。
优选的,所述刀把与所述铲把通过铰接轴进行铰接,所述铰接点位于所述刀把与所述铲把的中间部。因为锅铲的铲把比较长,所述刀把的设计也相应较长,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刀把及所述铲把的中间部,可避免所述刀把与所述铲把形成长杆,增加打开刀把和铲把的距离,从而导致手小的人使用困难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第一剪切面及所述第二剪切面上设置有涂层。所述涂层为所述第一剪切面及所述第二剪切面的保护结构,增加锅铲的抗腐蚀性能,延长锅铲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刀把为板状结构,所述铲把为柱状结构。所述板状结构为轻量化结构,减轻锅铲的重量,所述柱状结构可以使握住锅铲的手更舒适。
优选的,所述铲板上设置有不粘锅涂层。铲板做为锅铲上直接与锅和食材接触的部位,温度较高,有时候会有食材或碎屑粘在上面,非常不容易清洗,使用不粘锅涂层,可以有效防止食材或碎屑粘在所述铲板上,使锅铲更容易清洗。
优选的,所述指圈上套有包胶层。所述包胶层可以提高手感,防止打滑,也可以隔离锅铲上的温度传递,保护炒菜人员。
优选的,所述铲把与所述铲板呈钝角结构设置。所述钝角结构为适应性结构,适应炒锅的内部结构,方便在锅翻炒食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孟庆林,未经孟庆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70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