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牡丹根系损伤程度的培育皿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6681.6 | 申请日: | 2018-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27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发明(设计)人: | 钱皓;向世满;曾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鳌头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D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王记明 |
地址: | 408300 重庆市垫江县牡***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气管 根系 容器本体 牡丹 多层环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 损伤 孔洞 倒圆台状 顶部设置 振动装置 密封盖 直管道 根桩 管壁 拼接 培育 泥土 贯穿 成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降低牡丹根系损伤程度的培育皿,包括容器本体和振动装置,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多层环状结构和容器底部且多层环状结构由上至下拼接在容器底部上侧形成倒圆台状;在容器底部上侧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呈直管道,通气管的底部贯穿容器底部,通气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孔洞;通气管的长度大于等于容器本体的高度;通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本实用新型使根系上的泥土大部分或者完全从根系上脱落,就可以直接通过根桩将整株牡丹连根拔起,这样就成功起挖了牡丹,同时不会对有价值的根系造成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培育装置,具体涉及降低牡丹根系损伤程度的培育皿。
背景技术
凤丹,多年生矮灌木,是传统的要用牡丹种植品种,根皮可以入药,称为丹皮,中药名。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产于安徽、四川、河南、山东等地。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淤、退虚热等功效。牡丹皮和牡丹酚的毒性小。凤丹耐旱耐贫瘠,半耐阴,瓣化程度低,花色以白色为主,杂以粉色,种、苗资源多,适中范围广,是目前油用牡丹主推品种。
凤丹皮生产在定植后的3——4年(一般不超过4年),即可起挖牡丹皮。起挖的传统方式是:在晴天时起挖,起挖时尽量做到挖出的根系完整,不能将根折损扭断,否则会降低牡丹皮的质量,具体操作方法是,起挖之前将凤丹距茎茬10-15cm以上的枝叶全部砍去,然后从畦头第一株开始,用两齿锄将植株四周的土挖空,深度约30-40cm,使根系充分暴露,用手抓住根桩将整整株慢慢提起,轻轻抖落掉附着在根上的泥土。上述方法是人工采摘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很传统,不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起挖效率也很低,最重要的是,在用锄头起挖的过程中难免会伤到根系,造成牡丹皮的价值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降低牡丹根系损伤程度的培育皿,减少人力的耗费,提高起挖效率,同时避免牡丹皮受到损伤,降低价值损失。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降低牡丹根系损伤程度的培育皿,包括容器本体和振动装置,所述容器本体包括多层环状结构和容器底部且多层环状结构由上至下拼接在容器底部上侧形成倒圆台状;在容器底部上侧设置有通气管,通气管呈直管道,通气管的底部贯穿容器底部,通气管的管壁上设置多个孔洞;通气管的长度大于等于容器本体的高度;通气管的顶部设置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中已经提到牡丹根系的起挖过程,需要人工使用二齿锄将牡丹根系挖出使根系充分暴露,用手抓住根桩将整整株慢慢提起,轻轻抖落掉附着在根上的泥土,这个起挖的过程中存在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工采用二齿锄将牡丹根系挖出,人工使用锄头挖的时候完全依靠人工自我判断,对于避免根系受伤完全不能掌控,当锄头入地后失误就会导致这个牡丹根系的根皮的价值大打折扣;
第二个问题,虽然种植牡丹的泥土是疏松肥沃的,但是泥土的湿度、粘度与空气中的湿度有密切关系,同时土地在经过3-4年之后会变得比较紧实,导致泥土与牡丹根系的附着强度增大,难以脱落;
第三个问题,用手抓住根桩将整整株慢慢提起,轻轻抖落掉附着在根上的泥土,由于牡丹根系起挖时间需要在晴天能够保证牡丹根系的药用价值最高,而人工在炎热的夏天难免会动作幅度大,从而增加了根桩受伤的几率,同样也会造成根系损伤,价值大打折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鳌头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鳌头牡丹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66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调节式立体种植架
- 下一篇:一种便于旋转的景观花卉种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