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2510.6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352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孙祥军;史凌俊;赵崇林;王军生;郭鑫;向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自军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片 锂离子电池 负极片 电芯 本实用新型 卷绕起始端 电极片 卷绕 负极 电芯容量 隔膜卷绕 卷绕方式 最外圈 隔膜 内圈 贴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所述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由依次贴合的负极片、内隔膜、正极片和外隔膜卷绕形成,所述负极片的卷绕起始端位于正极片卷绕起始端卷绕0.8~0.9圈后的位置,所述电芯的最外圈的电极片为负极片。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卷绕方式,先卷绕正极片使得电芯最内圈电极片为正极片,有效缩短了负极片的长度,减少了负极空间,相对增加了正极片长度,进而大大提高了电芯容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卷绕方式提高电池容量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能源环保、绿色能源储存利用方面的需求激增,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飞速发展成为我国新能源行业的热点,锂离子电池成为了解决新能源发展的瓶颈。相比其他类型一次、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高电压平台、循环寿命长、环境危害小、无记忆效应等众多优点,同时也包含制作工艺复杂、易短路自燃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锂离子电池的制程工序主要包括以下:匀浆、涂布、制片、卷绕、注液、封口。卷绕工序主要是将前期制得的一定规格的正极片、负极片与隔膜一起经过特定的工艺参数组合在一起,形成特定规格形状的卷芯。
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5742721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圆柱型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内隔膜和外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作为导电极耳的空白箔区分别位于电芯的两端,内隔膜、负极片的敷料区、外隔膜和正极片的敷料区依次贴合,采用定直径卷绕终止方式卷绕成电芯。
卷芯的规格依据外部电池壳体形状而定,电芯研发设计的重点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电池壳体空间达到最优化设计。对于圆柱型锂离子电池来讲,电芯设计空间就是一个限定底面积和高度的圆柱,出于工艺安全的考虑通常的卷绕起始端和卷绕末端均为隔膜和负极,具体地:调整卷绕机、内隔膜先预卷2圈后加入负极片,负极片的敷料区置于内隔膜中间,负极片的空白箔沿内隔膜的宽度方向的左侧延伸,内隔膜、外隔膜与负极片一起卷1.5圈后加入正极片,将正极片敷料区置于外隔膜中间,正极片的空白箔沿外隔膜的宽度方向的右侧延伸,与负极片、内隔膜、外隔膜一起环绕,最后以定直径方式终止卷绕。
以18650-2000mAh电芯为例,按照原有卷绕工艺,需要长度615mm的正极片和长度为670mm的负极片进行卷绕。这样做的效果无疑是在有限的电芯空间内负极占据过多空间而未能提供有效容量。
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电芯空间提高电池容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通过调整正负极片长度,改变卷绕方式,有效利用电池壳内的电芯空间,进而提高电池容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由依次贴合的负极片、内隔膜、正极片和外隔膜卷绕形成,所述负极片的卷绕起始端位于正极片卷绕起始端卷绕0.8~0.9圈后的位置,所述电芯的最外圈的电极片为负极片。
本实用新型电芯的制作流程为:通过卷针将内、外双层隔膜预卷,其中内隔膜卷绕起始端贴靠卷针,再将正极片插入内、外隔膜之间,卷绕0.8~0.9圈,然后将负极片插入两层隔膜之间进行卷绕,卷针带动双层隔膜和正负极片达到设定长度,最外圈的电极片为负极片,隔膜卷绕最后一圈,卷绕结束,将双层隔膜切断,使用截止胶带包裹整个卷芯以固定电芯内部极片相对位置。
电芯拆开后,从上到下依次为负极片、内隔膜、正极片和外隔膜,负极片的卷绕起始端距离正极片卷绕起始端约卷针周长的0.8~0.9。
作为优选,正极片的宽度≤负极片的宽度≤内、外隔膜宽度,内、外隔膜的长度>正极片的长度>负极片的长度。
所述正极片的宽度包括但不限于57.0mm,57.5mm,62.0mm,62.5mm,可依据圆柱电芯尺寸进行灵活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2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薄膜固态二次电池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型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