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0621584.8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37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于航;白景峰;陈瑶泓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4 | 分类号: | E03F3/04 |
代理公司: | 济南鼎信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5 | 代理人: | 曹玉琳 |
地址: | 300456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段 污水 上升管 主管道 扩散器装置 锥筒形结构 弧形弯曲 深海排放 变径 三段 尾端 流动 本实用新型 扩散 第二管道 动能损失 分流作用 管内压力 平滑转变 竖直向上 水平流动 污水扩散 压强增大 接合 大口端 小口端 自由端 朝上 管内 内尾 竖直 淤积 保证 分流 排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设置呈弧形弯曲且自由端竖直朝上结构的第三管段作为主管道的尾端,污水不会在主管道的尾端淤积,且由于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污水在主管道尾端由水平流动平滑转变为竖直向上流动,污水的动能损失小,扩散排放效果好,同时设置第三管段接合的第二管道呈锥筒形结构,污水在第二管段内从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向小口端流动,如果没有上升管的分流,则污水在第二管段内流动时管内压强增大,因此也就利用锥筒形结构,避免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分流作用对第二管段管内压力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都能达到相同的扩散效果,也就是保证了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第二管段的污水扩散均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
背景技术
污水深海排放是在严格控制排污混合区的位置和范围,符合排放水域的水质目标要求,不影响周围水域使用功能和生态平衡的前提下,选定合适的排污口位置,选取设计合理、运行可靠的污水排放方式,采取科学的工程系统措施,合理利用海域的净化能力,处置污水的一种工程技术措施。即污水经过规定要求的预处理后,通过铺设于海底很长的放流管,离岸输送到一定的水下深度,再利用有相当长度、具备特殊构造的多孔上升管,使污水与周围水体迅速混合,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高度稀释,达到要求的标准,无严格控制要求和自由乱排及无完整水下工程的岸边排放,都不是科学的污水海洋处置,不利于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而多孔上升管作为整体污水排海工程的终端设施,是现代沿海城市污水排海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别于早期污水排海工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设施。在污水排海工程中,多孔上升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它可以将污水均匀分散地排放到海洋环境水体中去,因此上升管可提供给污水极大的初始稀释,能够对海洋生态及水质起到明显的保护作用。从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污水排海工程来看,良好的多孔上升管水力及结构设计,已成为污水排海工程成功的关键因素。
以往的污水排海工程中,末端上升管主管道直径往往是一致不变的,这主要是考虑到为了减小废水输送过程中的水力损失。但根据对现有的排海工程实际调查发现,工程运行过程中废水运行至上升管位置,流速往往会有所降低,导致上升管污水出流的不均匀性增加,增加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因此先后研究出了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4925544、专利名称为“用于污水深海排放的多喷口大射流角度扩散器”的发明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0814700、专利名称为“用于污水在海洋中7~10m水深排放的5°射流角多喷口扩散器”的发明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2429872、专利名称为“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的发明创造,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204656122、专利名称为“上升管为1米的污水深海扩散器”的发明创造,而今经过分析发现,在各个上升管分流后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管内压力减小,容易造成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扩散不均匀,还有增加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变径的污水深海排放扩散器装置,设置呈弧形弯曲且自由端竖直朝上结构的第三管段作为主管道的尾端,污水不会在主管道的尾端淤积,且由于采用弧形弯曲的结构,污水在主管道尾端由水平流动平滑转变为竖直向上流动,污水的动能损失小,扩散排放效果好,同时设置第三管段接合的第二管道呈锥筒形结构,污水在第二管段内从第二管段的大口端向小口端流动,如果没有上升管的分流,则污水在第二管段内流动时管内压强增大,因此也就利用锥筒形结构,避免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分流作用对第二管段管内压力的影响,能够保证第二管段上各个上升管都能达到相同的扩散效果,也就是保证了主管道内尾端部分的第二管段的污水扩散均匀,有效降低了工程海水入侵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未经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天科院环境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1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城市规划市政排水管道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施工用的雨水管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