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臂连续梁端模卡扣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20653.3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19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凌汉清;邓敦毅;李鹏;候建林;魏华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吴航 |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端模板 背带组件 结构钢筋 连续梁 悬臂 本实用新型 卡扣组件 卡扣结构 固定孔 稳定孔 端模 节段 穿过 固定效果 接触连接 结构钢 专用卡 槽型 腹板 锁紧 卡住 浇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悬臂连续梁端模卡扣结构,包括悬臂连续梁节段的结构钢筋、端模板、背带组件和卡扣组件,所述端模板设置固定孔,所述背带组件设置稳定孔,所述结构钢筋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端模板连接,所述结构钢筋穿过所述稳定孔与所述端模板连接,所述端模板与所述背带组件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固定在所述结构钢筋上并与所述背带组件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槽型结构钢结合专用卡扣的方式,利用卡扣组件卡住结构钢筋锁紧背带组件,进而固定所述端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确保腹板线型笔直,提升悬臂连续梁节段的浇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臂连续梁端模卡扣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桥梁工程的发展,对于桥梁跨越既有线路、河流等跨度较大且高度较大时,悬臂连续梁已经广泛的应用到桥梁建设中,常采用悬臂连续梁形式过渡,悬臂连续梁梁体结构混凝土采用分节段施工,节段混凝土浇筑采用挂篮结构及定型钢模板,作为连续梁节段混凝土施工的重要工序,端模的有效加固不仅涉及到质量问题,更涉及到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问题。
箱梁端模的加固传统方法采用钢管和方木进行斜撑加固或直接将背带焊接于结构钢筋进行加固;采用钢管、方木斜撑加固不仅劳动力较大,还往往因加牢效果差而引起端模变形甚至跑模造成腹板线条差;若直接焊接加固则易引起结构钢筋损伤影响主体工程质量,且依靠点焊缝受力易发生爆模危险,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悬臂连续梁端模卡扣结构,包括悬臂连续梁节段的结构钢筋、端模板、背带组件和卡扣组件,所述端模板设置固定孔,所述背带组件设置稳定孔,所述结构钢筋穿过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端模板连接,所述结构钢筋穿过所述稳定孔与所述端模板连接,所述端模板与所述背带组件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固定在所述结构钢筋上并与所述背带组件接触连接。
较佳的,所述背带组件包括竖向背带和横向背带,所述竖向背带和所述横向背带设置为条状结构;所述竖向背带长度尺寸以所述悬臂连续梁节段横截面高度尺寸设置;所述横向背带尺寸以所述悬臂连续梁节段横截面厚度尺寸设置。
较佳的,所述竖向背带和所述横向背带横截面为槽型结构,所述竖向背带和所述横向背带的槽口均朝向所述端模板放置,所述竖向背带与所述端模板的端面紧密连接,所述横向背带与所述竖向背带紧密连接,所述竖向背带设置在所述横向背带和所述端模板之间。
较佳的,所述横向背带在所述竖向背带连接位置处设置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宽度尺寸等于所述竖向背带宽度尺寸。
较佳的,所述横向背带与所述竖向背带连接位置设置在所述结构钢筋位置处。
较佳的,所述横向背带中心线与所述竖向背带中心线的交点设置于所述结构钢筋位置处。
较佳的,所述卡扣组件包括固定件、卡件和螺帽,所述固定件设置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件两端设置螺纹,所述螺帽通过所述螺纹和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卡件设置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固定件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卡件形成空心部,所述结构钢筋设置在所述空心部内。
较佳的,所述卡件对应所述结构钢筋设置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直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结构钢筋直径尺寸。
较佳的,所述弧形面上设置凸起,所述弧形面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结构钢筋接触连接。
较佳的,所述竖向背带和所述横向背带采用槽钢、角钢或方木中的一种或几种。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槽型结构钢结合专用卡扣的方式,利用卡扣组件卡住结构钢筋锁紧背带组件,进而固定所述端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固定效果好,确保腹板线型笔直,提升悬臂连续梁节段的浇筑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206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支架法拼架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无轨三角挂篮后支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