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有效
| 申请号: | 201820618658.2 | 申请日: | 2018-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2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褚庆臣;孙俪;王文兰;赵伟;高卓锋;李炳才;王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1/38;H01Q21/00;H01Q23/00 |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20 | 代理人: | 宋晨炜 |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馈电芯片 巴伦 辐射体 馈电单元 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线路板 安装底座 振子臂 内腔 轻量 自动化生产 印制 叠放设置 覆铜线路 极化方向 金属镀层 连接设置 十字交叉 塑料注塑 一体成型 重量轻 附着 内置 支撑 生产 | ||
一种轻量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辐射体和馈电单元,所述的辐射体包括四个位于上方的相同的振子臂、对振子臂进行支撑的巴伦、以及与巴伦连接设置在巴伦下方的安装底座,在巴伦的巴伦内腔内置有馈电单元,辐射体为塑料注塑一体成型,在辐射体的整个外表面附着有金属镀层,馈电单元由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组成,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均为U形结构的印制线路板,两块印制线路板的一侧或两侧上设有覆铜线路,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的U形底部十字交叉叠放设置,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的U形臂按极化方向插入巴伦内腔内并从安装底座露出。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重量轻,生产方便,精度高,指标稳定,便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辐射单元,具体说的是一种轻量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各种移动通信业务及种类的不断增加,移动布网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布局。而目前即将推向商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5G相比目前的3G、4G,其应用频段更高,对传统天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辐射单元作为天线中关键的组件,其常用的结构形式为压铸成型的金属振子或印制板型振子,印制板振子频带较窄,在高频阵列中使用时生产工序繁琐,辐射效率较低。而金属振子的结构缺点是重量重,压铸精度不易控制好,特别是在高频时精度达不到要求,同时馈电方式采用的电缆与馈电片及振子辐射体焊接,生产工序多,一致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生产方便,精度高,指标稳定,便于自动化生产的轻量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轻量双极化天线辐射单元,包括辐射体和馈电单元,所述的辐射体包括四个位于上方的相同的振子臂、对振子臂进行支撑的巴伦、以及与巴伦连接设置在巴伦下方的安装底座,相对的两个振子臂为一组极化,两组振子臂正交设置,在巴伦的巴伦内腔内置有馈电单元,辐射体为塑料注塑一体成型,在辐射体的整个外表面附着有金属镀层,所述的馈电单元由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组成,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均为U形结构的印制线路板,其均由U形底部以及与U形底部一体的U形臂组成,两块印制线路板的一侧或两侧上设有覆铜线路,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的U形底部十字交叉叠放设置,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的U形臂按极化方向插入巴伦内腔内并从安装底座露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巴伦内腔的腔壁上设有用于馈电芯片A或/和馈电芯片B插入的导向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巴伦内腔的腔壁上设有卡扣,在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的U形臂底部设有开孔,当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插入巴伦内腔内,卡扣卡入相匹配的开孔内,将馈电芯片A和馈电芯片B固定在巴伦内腔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安装底座的中心设有凸台,凸台的中心设有从凸台的顶部贯穿至安装底座底面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凸台的高度大于凸台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巴伦内腔内还设有将凸台和巴伦内腔的腔壁进行连接的连接凸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印制线路板的两侧均设有线路相同的覆铜线路,两侧的覆铜线路通过穿通印制线路板的金属化过孔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采用塑料注塑成型的辐射体,重量轻,精度高,指标稳定性好,印制线路板馈线与辐射体卡扣连接免除了焊接组装等复杂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易自动化。本实用新型所述辐射单元更易在5G阵列化天线中大规模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阵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辐射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06186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